索 引 号 | 640422041/2024-00001 | 发文时间 | 2023-10-12 |
发布机构 | 西吉县红耀乡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红耀乡2023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及2024年度工作谋划 |
2023年,红耀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要想富先修路、要增产抓农田、要效益兴水利、要跨越强工业”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抓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生态保护、乡村建设、民生保障、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2023年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及创先争优情况
全乡落实粮食种植面积7.4万亩,其中小麦种植3100亩,马铃薯种植6.1万亩,杂粮种植5000余亩,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指标任务,牢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累计完成肉牛饲养量7910头,羊饲养量15899只,生猪饲养量4961头。完成小庄村“出户入园”以工代赈肉牛养殖园区建设项目、小庄村马铃薯选育改良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西吉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小杂粮(油料)加工车间建设项目、关儿岔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及马铃薯仓储转运中心项目等建设项目5个,落实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建设驮昌村高标准农田8814亩,惠及农户354户。高标准完成年度创先争优示范点建设目标,创建完成井湾村杂粮加工车间示范点、马铃薯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小庄村“出户入园”肉牛养殖园区示范点、驮昌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点、张白湾村秋覆膜项目示范点、小庄村乡村治理示范点及“薯玉间作”示范点共7个。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精准施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2022年度国家考核反馈问题、2023年自治区督导调研反馈问题、市县反馈问题,紧盯“两个高于”、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监测、帮扶、责任、考核“四项机制”。紧盯861户3399名脱贫人口,采取常态化“四查四补”和集中大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乡629户2490名“八必访”人群全面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逐户见面,逐人核对,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做到应纳尽纳,共计纳入监测对象3户10人,消除风险4户20人,现有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24户91人,均从产业就业、教育金融和综合保障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精准帮扶。
2.坚持乡风文明,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相继开展“最美家庭”等移风易俗表彰、“我们的节日”“学雷锋”等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16次,各村结合村情实际重新修订“一约四会”内容,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载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乡村文明建设水平显著增强。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拆、清、整、绿、建、亮、管”工作思路,以人居环境整治“月百户”行动和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累计完成边沟治理90公里,村庄绿化650余亩,清理生产生活垃圾1500余吨,拆除残垣断壁9000余米,发动群众12000人次,完成行道树补植补造 8公里,格桑花种植525公斤110公里,推动形成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环境整治新格局。
3.坚持产业调整,乡村振兴迸发活力。按照全乡两条农业产业带发展规划,建设大堡村、井湾村、小庄村、小堡村为一线“马铃薯一级种薯”繁育示范基地21400亩,建设张白湾村、前庄村、小岔沟村、驮昌村、红耀村一线“薯玉间作”技术推广项目21236亩。在大堡村、井湾村、小庄村建设原原种示范基地600亩,井湾村建设马铃薯选育改良品种试验示范园区33亩。争取150万闽宁资金在小庄村建设马铃薯选育改良品种示范基地,建设塑料大棚10座,气调冷库1座。不断推进示范园区建设,投资573万元建设小庄村肉牛养殖出户入园项目,占地29.95亩,新建牛棚6座,青贮池2座,干草棚2座,堆粪棚1座,现已购进基础母牛100头。
4.坚持改善民生,群众福祉日益增强。坚持安全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针对人员密集场所、重点领域和街道商户开展执法检查8次,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演练2次,燃气领域安全大检查3次,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高质量完成低保扩围工作,兜住745户1074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医疗救助、孤儿救助、临时救助、残疾救助等专项救助成效显著,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积极对接东部地区企业用工岗位,帮助农村劳动力区内就业2134人、区外转移就业41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824人,县内转移就业414人、县外区内转移就业286人、区外转移就业124人,安置公益性岗位184人。
5.坚持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卓有成效。认真落实“1133”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成立乡基层治理功能型党支部,乡党委副书记兼任党支部书记,切实发挥统筹引领作用,乡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年内受理群众诉求240件。先后组织召开专题会、推进会等各类会议15余次,排查调解矛盾纠纷124起,“12345”便民服务热线66件,办结率为100%。认真组织开展信访维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常态化扫黑除恶、防电信诈骗“国家反诈APP”安装注册及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工作,充分利用各类会议、电子显示屏、悬挂横幅、散发宣传单、微信群等方式,深入开展预防网络电信诈骗、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制宣传教育等宣传活动6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9000余份、悬挂横幅100余条、张贴公告1000余份,邀请乡村法律顾问开展法治讲座22余次,实现群体访、越级访事件零发生。
6.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组织更加有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把“党建+创建”模式有机融入到各项工作中,扎实开展农村党建“四项行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切实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坚持“选、育、管”三手并重,协同发力,在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上出实招,求实效,先后调整不能胜任村干部14人,其中调整村党支部书记5人,选派5名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全区、全市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示范培训班。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农村产业带头人等群众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今年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人,发展对象8人,接收预备党员10人,其中退伍军人1名,产业带头人2名。
(二)重点项目及创先争优亮点工作情况
1.项目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等方面,积极谋划争取中央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2个,涉农整合衔接资金项目1个,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2个,共落实项目资金1382万元,其795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建设了能容纳300头基础母牛的出户入园养殖园区一座,两座总占地2000平米马铃薯气调库,10座共3000平米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改良日光大棚,续建了井湾杂粮加工厂,配备了一套杂粮清筛碾初加工设备,以项目建设带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结合自身特色不断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建井湾村杂粮生产加工车间,采取村党支部领办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将10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投入对废弃村小进行改造利用,新建230平方米杂粮生产车间,244.8平方米库房,引进优质胡麻油和食用醋生产线各一条,车间年杂粮加工能力1000吨,目前已生产高原胡麻油80吨,食用醋2000斤,杂粮生产40吨,已产生利润60万元以上,每年可吸收12名劳动力稳定就近就业,并带动周边村组400余户村民种植胡麻、荞麦等杂粮粮种增收致富。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新突破。将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关儿岔村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内容,兼顾促进产业发展、文明创建,投入40%资金,重点关注生活垃圾收集、分类处理等设施建设,确保户户有垃圾桶,组组有垃圾箱;做到集中收集,及时转运,规范处理,实现产业发展有支点、示范村建设有亮点。建立长效机制、突出综合成效,持续抓好厕所革命,合理规划建设内容,重点关注生活垃圾收集、粪污处理等设施建设,关儿岔村新农村50户村民实行厕所集中管网改造,做到粪污集中收集,及时转运,规范处理,实现农村厕改有亮点。
4.马铃薯引种示范彰显新作为。为进一步做强马铃薯产业,满足生产对品种多元化的需求,改变种植品种单一,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劣势,会同西吉县种子工作站在井湾村南章湾建设了马铃薯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园区占地33亩,分为新品种展示区、新品种引种试验区、新品种种植示范区,展示马铃薯新品种49个。新品种展示区从宁夏农科院等科研机构遴选宁薯18号、陇薯7号、希森6号、雪川红等新品种30个,集中展示科研机构最新品种在我县地理条件下的生产表现;新品种引种试验区从区内外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中征集大丰10号、宁薯17号、红美、晋薯16号、沃土等16个已许可种植的品种,展示在我县地理条件下的生产表现;新品种种植示范区选择青薯9号、冀张薯12号、陇薯14号3个在商品薯种植区主推和连续两年示范种植表现优良的品种,采取不同密度、不同时期膜上覆土、不同覆膜高度,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种植,展示田间种植管理技术。通过马铃薯新品种展示示范种植,考察新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认识马铃薯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提供新品种推广依据,营造产地名牌效应,提升产地知名度,为进一步擦亮“薯乡红耀”品牌,打造“种薯之乡”提供良种支撑。
5.“两个两万亩”产业带创造新收益。按照全乡两条农业产业带规划,建设大堡村、井湾村、小庄村、小堡村为一线“马铃薯一级种薯”繁育示范基地21400亩,推广应用“优质品种+脱毒种薯+覆膜保墒+机械耕作+绿色防控”技术,打造集成标准化育种、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产业化管理的示范基地,平均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模式,建设张白湾村、前庄村、小岔沟村、驮昌村、红耀村一线“薯玉间作”技术推广项目21236亩。“两个两万亩”产业带覆盖全乡10个行政村,每亩均补贴资金200元,惠及1612户种植户,为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6.“出户入园”肉牛养殖园区注入新动能。投资573万元建设小庄村肉牛养殖出户入园项目,占地29.95亩,新建牛棚6座,青贮池2座,干草棚2座,堆粪棚1座。通过建立联合党支部注入小庄村、小堡村发展壮大村集体资金290万元,推行联村经营模式,已实现养殖规模上百头,对全乡的养殖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对促进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就业,完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容量,带动饲草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2024年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谋划情况
2024年,红耀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抓产业项目促发展、抓城乡整治促提升、抓纪律作风促落实,按照全乡“654321”产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富民强乡步伐,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红耀打下坚实基础。
1.以更优举措助推产业振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点放在产业上,聚焦马铃薯产业支撑、肉牛产业辅助、杂粮产业跟进的产业定位,着力育龙头、延链条,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已谋划井湾村马铃薯延链项目、马铃薯储藏转运库建设项目等产业类项目4个;计划新建1000平方米气调库1座,新建日光大棚10座,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和100立方米集水储水池5座;马铃薯贮藏转库4座;新建马铃薯薯条薯片加工车间,配套建设马铃薯薯条薯片生产加工、包装生产线1条;拟建设马铃薯集水节水灌溉项目,计划在前庄、大堡等村新建日光暖棚10座,新建100m³集水储水池30座,配套节水灌溉设备。
2.以更大力度促进群众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持续强化产业就业增收措施,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持续、使群众更有获得感。拟开展关儿岔村、大堡村、小堡村、前庄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关儿岔村新建高标准农田6620亩,在小堡村新建高标准农田6100亩,在大堡村新建高标准农田5300亩,在前庄村新建高标准农田3320亩,共计21340亩,实现整乡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计划实施大堡村小堡村移民迁出区肉羊养殖示范项目,在大堡村建设500只肉羊养殖场1座,在小堡村建设1000只肉羊养殖场1座。
3.以更快步伐推动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前庄村污水处理项目,拟新建化粪池及其附属设施,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后接入污水管网系统排入污水处理站;大堡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保护项目,拟新建村组巷道4千米,河道修复植被恢复500亩,新建排水沟渠4千米;张白湾村生态治理2024年以工代赈项目,计划新建田间生产道路2130米、巷道改造14721米、新建排水渠6775米、新建300立方米蓄水池3座、边坡及路边塌陷区域治理19010平方米,栽植地埂黄花105亩;小庄村小流域治理2024年以工代赈项目,计划河道边坡治理10公顷,新建维修排水渠3千米;新建生产道路1公里,新修小型淤地坝1座;小岔沟村综合治理2024年以工代赈项目,拟新修田间道路10公里;生产道路2公里;改造旧村小学、新建菌菇生产车间1座;封禁治理阳山坪组生态移民迁出区30公顷。
4.以更高质量推进文化惠民,持续培育乡风文明。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推动移风易俗,选树正面典型,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争做先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综合运用农家书屋、儿童之家等阵地资源组织开展特色主题活动,丰富全民文化领域获得感。计划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40次以上,举办全乡精神文明大型表彰活动1次,开展全乡规模文化体育活动1次。
5.以更高标准深化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1133”基层治理功能型党支部作用,提升村民自觉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拟打造红耀乡法治文化长廊,争创小庄村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驮昌村、井湾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
6.以更务实作风推动民生改善,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实施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升村医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优化民生服务办理流程,不断改进服务群众的措施和办法。严格落实低保、临时救助政策,确保应救尽救。提高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水平。多渠道宣传全民参保政策,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继续落实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补贴政策,力争全乡医保参保率达到100%。
中共西吉县红耀乡委员会
西吉县红耀乡人民政府
2023年10月12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西吉县人民政府 承办:西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子信箱:xjxzwgkb@163.com
宁ICP备09000126号-1 网站标识码:6404220001 宁公网安备64042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