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西吉县政府办 发表日期:2012-12-04
打印:


2012年11月4日在西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西吉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任立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县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县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加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生明显改善、社会事业繁荣、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进步的新篇章。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34:20:46调整到2012年32:25:43,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2012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5亿元,是2007年1.64倍,年均增长1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300万元,是2007年4倍,年均增长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是2007年3.2倍,年均增长26.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是2007年2.1倍,年均增长16.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380元,是2007年1.9倍,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4580元,是2007年2.1倍,年均增长15.6%。主导产业优势凸现。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7万亩,总产达到30.3万吨,农业总产值20.6亿元,是2007年1.44倍,年均增长7.5%。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总产150万吨以上。脱毒原原种年繁育能力达到2.8亿粒,种薯繁育基地10.6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90万亩;建成贮藏窖18.7万座,鲜薯贮藏能力达80万吨以上;发展种植销售协会和中介组织87家,年外销鲜薯40万吨以上;发展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9家,年加工转化能力达70万吨以上。

形成了以将台为中心的集科研、种薯繁育、加工转换、市场交易为一体的马铃薯产业体系。“西吉马铃薯”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填补了固原市“中国驰名商标”的空白。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76万亩,新建青贮池5163座,饲草料年加工能力达1200吨。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园区)175个,肉牛和羊饲养总量分别达到20万头和36万只,比2007年分别增长11.1%和20%。强力推进葫芦河川道区百公里特色蔬菜产业带建设,引进并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华林模式,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11万亩,实现产值8.0亿元。被评为“中国西芹(产业)之乡”和中国西芹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跻身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西吉芹菜”继“西吉马铃薯”之后又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工业经济实现突破。启动建设建县70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吉德慈善园(闽宁产业园),一期工程完成投资4.86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4.5万平方米;引企入园6家,特别是引进国圣食品公司,带动马铃薯精深加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华电月亮山风电一、二期工程竣工并网发电。粮油加工厂、运输公司等13家公有制企业改制完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民营企业508家,从业人员达6430人。投资6690万元,实施了佳立、震湖酒业、旺泉食品等一批骨干企业技改项目,企业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葫芦河”等5个商标被评为宁夏著名商标。五年累计招商引进项目59个,实际到位资金31.57亿元,其中2012年到位资金11.5亿元,是2007年9.3倍,年均增长56%。完成工业总产值11.3亿元,是2007年1.81倍,年均增长12.5%。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建成万家和购物广场、时尚富力城、农贸蔬菜等商贸中心和市场。西吉大饭店等餐饮服务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完成了将台堡纪念园、单家集革命遗址改造和西吉博物馆、火石寨地质博物馆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所提升。五年累计转移就业培训2.62万人,培育劳务经纪人1297名,新建劳务基地329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园14个,转移71.5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4.7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38万元,培养小老板676人,新增就业岗位339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金融保险、科技信息、电子商务、物业管理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服务业实体达7100家,从业人员1.8万人。城乡建设全面提速。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7.6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23.3%,比2007年提高6.9个百分点。新建迎宾大道等道路40条46公里。围绕葫芦河县城段整治,建成永清湖公园、葫芦河休闲景观带和团结、文化、北山公园等休闲广场5个。加大违章建筑拆除力度,加快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新建东华、吉源、西区等供热站4个,集中供热能力达到300万平方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城市亮化美化档次明显提升。

建成东花园、丁香花园、志方·葫芦河畔等一批小区,新增住宅面积71万平方米,新增城市人口3万余人,拓展了县城发展空间,提升了聚集能力。深入开展“和谐杯”集镇争创活动,新建兴隆、将台等集镇道路35公里,改造沿街商业用房15万平方米,建成建材、煤炭等专业市场10万多平方米,重点集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创建区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生态村3个,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夯实。狠抓项目建设,固定资产再创新高,五年累计完成投资84.6亿元,年均增长35.7%。新修高标准农田31.5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整治土地1.5万亩,荣获全国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建成固(原)西(吉)引水、西部农村安全饮水等集中供水工程26处,泉水改造等分散供水工程1.4万处,解决了17.2万人和4.7万头大家畜的饮水难问题。完成了八台轿、长易河水源坝和黄家川等26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8万亩。建成水保骨干坝13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平方公里。新(改)建国道42公里、农村公路2425公里,全县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57公里,是2007年1.2倍,“行路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累计完成城乡大绿化3.2万亩、荒山造林20万亩、补植补造62.2万亩、封山育林6.8万亩、公路绿化608公里,全县林地面积达到148.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3%,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实现了户户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新增校舍面积25.54万平方米。累计补充教师1598人,高考本科录取学生近万名,14名学生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接受中职教育学生达1.8万人。“两基”通过国检,“教育强县”通过自治区验收。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落实长效节育措施4.95万例,少生快富3107例,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81.3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7.48‰,比2007年下降1.14个千分点。投资1.8亿元,完成了县医院迁建、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卫生培训中心、25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306所村卫生室建设工程,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县医院通过区级“二甲”医院评审。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重大疾病防控、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和全民健康行动成效明显。

建成县文化艺术中心、县城体育场和什字、王民等乡(镇)文化站6个,农家书屋实现了村级全覆盖。创编了《大移民》,编纂了《西吉史话》和《西吉民间谚语》等非遗系列丛书。文学事业发展迅速,空前繁荣,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人才,部分优秀文艺作品入编国家级、省级作品集,中国首个“文学之乡”花落西吉。县、乡、村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深入开展新一轮全国科普示范县和科技富民强县创建活动,认真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和科技入户工程,培训农民3.38万人(次)。建成306个农村信息服务站。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建成兴隆秀屿新村、沙沟陶堡新村等县内生态移民和县城劳务移民民生家园安置区20个,安置移民2345户12170人;向平罗、惠农、贺兰等县(区)搬迁县外移民2817户1.33万人。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02亿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164个,扶持低收入农户5.9万户23.3万人,1.2万户4.9万人实现脱贫。

启动实施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4%和83%。落实城乡孤儿养育和高龄老人津贴政策,规范低保资金管理,7.8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各类民政保障资金6.8亿元。改(扩)建了兴隆、偏城、新营、县城中心敬老院。建成钰秀家园、惠安小区等保障性住房7205套35.8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资金4965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3万户,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2500户。

扶残助困深入推进,法律援助成效明显。编制、气象、消防、质监、邮政、地震、老龄、县志、保险、工青妇、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风清气正和民风建设活动,发展环境得到优化。成功举办建县70周年庆祝活动,充分展示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丰硕成果和辉煌成就,极大增强了发展合力。“五五”普法达标,“六五”普法全面启动。深入推进“平安西吉”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有效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督进一步加强,预防和减少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法加强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扎实推进,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行政,政府执行力不断提高。

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和19个乡(镇)民生服务中心,方便了群众,政务环境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出台了《西吉县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实施细则》、《西吉县政府投资项目申报审批及实施管理程序》等制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有效纠正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群团组织、老干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民声民意表达渠道不断畅通。五年累计执行人大议案42件,办理政协提案264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297件。

各位代表,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全县行政执行力显著提升、对外形象明显改善、发展活力日益增强的五年。五年的发展实践是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壮丽史诗,也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充分展示,更是全县52万人民用心血和汗水筑起的一座丰碑。成绩的取得,是全面贯彻区、市党委、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和各位代表、各位委员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群众,向全体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政府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缩小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赶超,办好西吉人民的事情。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才能加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大解放,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才能跨越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才能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才能持续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才能保障发展。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为:经济总量小,地方财力薄弱,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大企业大项目少,工业发展层次不高,发展后劲不足;主导产业层次低、城镇化水平低、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对县域经济增长拉动力不强;水资源严重匮乏,缺乏承载能力,贫困面广程度深,缺乏造血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集聚能力,生态环境脆弱,缺乏恢复能力,与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盲目乐观,没有任何理由停滞不前,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勇于担当,竭力把西吉的事情办好,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待和重托。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建设和谐富裕新西吉的关键期,也是拼抢发展、夯实基础的机遇期,更是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六盘山区脱贫攻坚和自治区生态移民工程,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大县城战略以及固原市六大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路径更加明晰,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全县上下思进求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愿望,也为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奋力崛起。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全县人民加快步入小康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山城经济,加快结构调整,加快生态移民步伐,加快富民强县进程,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控制人口和提高素质,更加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实施产业兴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教育强县、环境立县五大战略,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经济转型引领基地、现代物流集散基地、原生态旅游基地、投资创业魅力基地,坚决打好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两场硬仗,全面实施“221”工程,努力建设和谐富裕新西吉,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17年,力争实现“五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万元,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年均增长15%。

一、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主导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围绕“四百工程”,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主导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到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实施百万亩马铃薯提质增效工程。健全三级脱毒种薯科研与繁育体系,建设马铃薯产业园和西北最大的种薯繁育、种植加工基地,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3亿粒,优质脱毒种薯繁育基地达到50万亩,种薯贮藏能力达到10万吨,年种薯交易量达到20万吨,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稳定在1500元以上。实施百万头(只)畜禽养殖扩量工程。狠抓规模化养殖基地、品种改良、疾病防控、市场体系建设,新建千只以上肉羊养殖园区50个,发展肉牛养殖科技示范村100个,肉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羊饲养量达到50万只,农民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950元以上。实施百公里特色蔬菜产业带示范工程。种植芹菜10万亩,胡萝卜等蔬菜5万亩,农民人均特色蔬菜产业纯收入稳定在1200元以上。实施百万亩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全膜覆盖、集雨沟播、节水补灌等为主的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大力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做大“西吉”、“绿色”品牌,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到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围绕马铃薯精淀粉加工和休闲食品加工,扶持佳立、国圣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全力打造马铃薯产业精深加工集群。围绕草畜产品加工,扶持华绒、单家集牛羊肉等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冷链体系建设,全力打造草畜产业加工集群。围绕特色蔬菜和小秋杂粮精深加工,扶持华林等企业做优,新引进一批优势明显、带动力强的企业,全力打造特色蔬菜和小秋杂粮加工集群。依托劳动力资源优势,围绕电子、民族服饰等引进投资企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实施新能源培育工程。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工业,实施好华电月亮山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天然气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设以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宁南山区新型能源基地,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实施园区集聚工程。加大吉德慈善园(闽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对大项目、大企业的承载能力。完善招商引资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招商招善引资,努力将园区打造成宁南山区产业转移升级的重点区、闽宁合作的先行区、宁夏南部经济开发开放示范区和西吉优势资源加工产业集聚区。到2017年,入园企业达到5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实现总产值20亿元,吸纳就业2万人。

三、大力实施开放活县战略,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创新服务业发展机制,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着力培育现代物流业,壮大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到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做靓特色旅游业。立足打造六盘山旅游圈黄金节点,全力推进火石寨、震湖、将台堡景区开发,改(扩)建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和单家集革命遗址,着力打造“丹霞震湖、红色圣地、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争取申报火石寨国家级丹霞地貌自然保护区,创建4A级景区。开发震湖水上游乐项目,建设原生态垂钓基地,创建3A级景区。加快火石寨、将台、沙沟等“名村”、“ 名地”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特色休闲旅游。深度开发民俗文化和刺绣等旅游产品。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培育现代物流业。打造宁南山区物流节点城市,引进和培育省级物流企业4家,建成明星现代、金豆、家具建材等综合型、专业型物流园区4个,不断提升人气,带动物流和资金流聚集。壮大商贸流通服务业。投资3亿元,建设集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的葫芦河新天地城市综合体。建设县城东、中、西区农贸蔬菜批发市场,改造提升新营、将台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完善中心乡镇集贸市场,逐步形成以县城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中心集镇专业市场为支撑,其他小城镇集散交易为补充的市场网络体系。加快建设大型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等现代商贸零售业,改造优化传统商贸流通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大金融信贷和商业保险支持力度,引进发展村镇银行,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盲点,提高服务水平。引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规范行业准入和服务行为,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家政服务、文化传媒、电子商务、社区医疗、社区保安、体育健身、养老托幼、食品配送、慈善互助等便民服务业,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

四、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提高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扎实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优化和整合资源,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高度关注弱势群体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民族教育。

坚持大投入培育大教育,着力抓好教育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打造“西吉教育”品牌。扎实推进科技推广创新。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为重点的科技推广平台建设。完善科技人员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实施人才科技素质提升工程。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到2017年,力争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75%以上。

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保障机制,不断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建县医院专科楼和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住院楼、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及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扩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争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示范县。

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突破。严格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深入推进“少生快富”、优生优育、出生缺陷干预等工程,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和计划生育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突破。到2017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5‰以内。

扎实推进文化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文工团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市场化运营。启动实施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休闲广场建设。争取新建西吉剧院、广播影视服务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重点项目,认真落实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广场文化和节庆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地方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挖掘、整合丹霞地貌、红色经典、军事古镇、民族风情、地震遗址等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做靓“文学之乡”品牌。加快演艺娱乐、出版发行等文化事业发展,培育发展文化经纪、文化代理等中介组织和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五、大力实施环境立县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新成效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发展环境。加快大县城建设。立足“生态园林”县城定位,按照“南北相连、东扩西提”的总体思路,以“六大工程”不断提升县城聚集功能和品味。到2017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2%,县城人口达到13万人。

实施“规划控制”工程,完善重点街区控制性、修建性详规,优化重点部位景观设计和标志性建筑物设计,彰显民族和人文特色。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县城水、电、气、热等公用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供水保障、集中供热、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优化公用设施布局,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实施“道路贯通”工程,加快南环路―国道309线县城过境段改线、中轴线步行商贸街、南北通道、居民巷道等道路建设,不断提升畅通能力。

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城中村、棚户区和旧城改造,不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实施“城市扩容”工程,制定出台农民工进城务工优惠政策,鼓励创业能人、务工人员向县城、集镇、产业集聚地聚集,不断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和人口聚集效应。


实施“管理提升”工程,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管理职能,严肃查处违章建设,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整治,实施街区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争创自治区园林县城和文明卫生县城。加快中心集镇建设。坚持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生态移民村建设相结合,围绕市场培育,服务功能完善,环境优化和特色品位提升,大力开展“明星杯”集镇建设创建活动。突出抓好以国、省道沿线为主的村镇规划建设,努力构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基础完善、功能互补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加快水利设施建设。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切入点,全力做好“引、节、 蓄、管”四篇文章,突破水资源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建成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受水区西吉项目区配套工程和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着力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推广节水新技术,提高城乡居民节水意识。认真实施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源坝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突出抓好葫芦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提升水资源调蓄和城乡防洪能力。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培育水源涵养林。推行阶梯水价制度,发挥价格调控作用,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围绕干线畅通、城乡客运一体化、旅游道路建设等工程,加快“八大通道”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成国道309线固原至西吉、省道202线西吉至毛家沟一级公路,新(改)建将台经马莲至固原等二级公路7条432公里。

实施村村通、组组连工程,修建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1636公里,砂砾公路660公里,消除村级断头路。到2017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853公里,等级公路密度达到147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县城“半小时上高速”、乡镇“一小时”到县城和乡乡通三级以上沥青公路、村村通四级以上沥青水泥路的目标。创新村级道路养护机制,加强管护,确保畅通。加快电力通讯设施建设。

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新建马建110千伏和什字、沙沟、红耀等35千伏变电站,建设“安全、可靠、稳定、互供”的智能化电网,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加快通讯基站建设,实施光缆进小区和重点乡村工程,促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3G无线宽带网络化建设全覆盖,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启动实施月亮山10万亩水源涵养林及生态屏障修复工程,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快实施“一河两山两长廊”和农村生态环境 “四个一”工程,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县城南北山生态综合整治等生态建设,构筑县城、村庄、道路等绿色屏障。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巩固和提高封山禁牧、生态建设成果。到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上。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利用,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活和消费模式。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打造适宜的人居生态环境。

六、大力实施民生改善计划,和谐西吉建设实现新进步坚持实施民生计划,着力构建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的和谐新西吉。大力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三集中、三走出”战略,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移民技能培训,培育致富产业,拓宽增收渠道,配套建设安置区水、电、路等公共服务设施,彻底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创新管理机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致富奔小康”。到2015年,圆满完成7万人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程。紧抓国家推进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新机遇,探索扶贫新机制,扎实做好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升闽宁对口协作水平,全力实施“七大脱贫攻坚工程”,着力构建“五大扶贫体系”,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到2017年,贫困人口由目前的18.8万人下降到2.8万人,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

大力推进创业就业工程。开展就业和创业技能培训,发展壮大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加大创业示范园区建设,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农民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的就业工作。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以上,年农民人均劳务收入稳定在2000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工程。推进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大力发展光彩、慈善事业和养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建成吉德福利院,扩建吉德敬老院,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完善优抚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保障和救助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改善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居住条件。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加强社会网格化管理,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加快“平安西吉”创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接访”、“法律六进”等活动,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法加强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共同投身于和谐社会建设。

二〇一三年主要工作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0元,增长15%。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力促脱贫攻坚突破坚持生态移民与扶贫开发并重,全力为人民谋福祉,加快小康进程。扎实推进生态移民工程。新建硝河、马建等生态移民安置区7个,续建民生家园劳务移民安置区,建设生态移民安置房1000套、劳务移民周转房684套,搬迁安置移民1684户0.88万人;向平罗等县搬迁安置移民3358户1.53万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全面实施百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略,争取扶贫资金1亿元以上。启动实施第二批65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积极开展整乡推进扶贫试点,启动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创建产业扶贫乡(镇)1个、产业示范村6个,培育产业示范户1万户。加强对口帮扶、国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争取各类社会帮扶资金2000万元以上。加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拓展项目覆盖面,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

二、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力促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坚持壮大基地与规模并重,提升质量与效益并重,加快农业增效。大力实施“三个一”工程,建设脱毒原种繁育基地1万亩,一级种繁育基地10万亩,抗旱标准化栽培基地100万亩。完成机械化作业70万亩,建设吉强泉湾、偏城大庄等万亩马铃薯示范区7个。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以上,农民人均马铃薯纯收入达到1100元以上。建设万亩芹菜高效节水示范园区2个,胡萝卜、西红柿等万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2个;种植芹菜7万亩、其他蔬菜5万亩,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农民人均特色蔬菜产业纯收入达到1100元以上。完成人工种草55万亩,新建高标准肉牛养殖示范村20个、规模养殖场(园)50个;建设暖棚圈舍、青贮池各2000座。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78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2.2万吨,实现牧业生产总值4.3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480元以上。发展覆膜种植40万亩。新增设施农业3000亩。

三、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力促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经济是壮大县域经济的第一引擎。加快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全力推进吉德慈善园(闽宁产业园)建设,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6万平方米,入园企业达到10家以上,培育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支持闽宁投资置业、国圣食品、华林农业综合开发等企业做大做强,佳立生物科技、单家集牛羊产业开发等企业改造升级,实现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单一品种向多样化品种转变,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打造“西吉”品牌。启动月亮山风电三期项目,争取实施张家洼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天然气利用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完成天然气门站和县城主要街区天然气管线铺设及配套调压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机制,落实优惠政策,提升服务水平,突出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引进到位资金突破15亿元。

四、着力推进旅游物流业发展,力促第三产业升级旅游商贸物流服务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完成震湖旅游区规划编制。新建沙岗子至北庄旅游道路14公里,争取实施火石寨景区二期建设项目,开发大石城、石寺山等旅游景点。完成火石寨地质博物馆和钱币博物馆布展工作。举办六盘山山花节暨火石寨丁香花旅游(攀岩)节、震湖旅游休闲垂钓节。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000万元。认真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提升县城商贸中心、欣荣建材、农贸蔬菜等市场,争取建设建材家具物流园区和四季鲜蔬菜、吉强综合农贸等市场,提升商贸物流水平。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机制,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营造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

五、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力促发展环境优化城乡一体化是优化发展环境的第一举措。加快城镇建设。开工建设县城中轴线,完成慈善大道等道路12条,改造巷道10条,敷设供排水管道44公里。完善供热运营机制,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绿化亮化县城主要街道和西海路等15条18.4公里。开工建设多功能体育馆,新建政府街、行政中心广场,迁建看守所、拘留所,实施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夏寨景观水库改造等重点项目。加大房地产开发调控力度,实施和泰家园、宏森名都等小区和鑫祥九六广场,启动建设葫芦河新天地城市综合体。完成马建、红耀、田坪基层政权场所建设,加快兴隆、将台、新营、震湖等重点集镇建设。完善中心村、重点村基础设施,形成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明星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西吉项目区工程。完成下坪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葫芦河新营段、兴隆段河道治理工程,实施甘沟口、南张湾等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立项建设马野堡等3座中型水库、好水川井灌区节水改造和长义山、腰巴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国道309线固原至西吉、省道202线西吉至毛家沟一级公路年度建设任务。改建乡道109公里、村道300公里。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编制完成《月亮山10万亩水源涵养林及生态屏障修复总体规划》,争取立项建设并完成绿化5000亩。抓好县城、村庄道路绿色屏障建设60公里,完成县城南山杨河梁至杨家湾路口、夏寨路口至惠安小区绿化6000亩,实施退耕林地补植补造19.5万亩,完成沙沟桃保、新营张家洼等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12.7万亩,加大县城街道、主要集镇绿化提升,鼓励支持学校、村委会等开展绿色营造,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建设模式。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创建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10个以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六、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力促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是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第一需求。强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投资1.98亿元,完成五中二期工程,新建县城第三幼儿园和兴隆等8所乡镇幼儿园,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初中校舍改造和教师周转宿舍等工程,不断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认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3%。努力促进文体事业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县文化旅游演艺公司,创排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文化精品,力争将大型花儿歌舞剧《大移民》推向全区巡演。

广泛开展节庆文化、广场文化和文化下乡等活动,完成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3800场(次)以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文学之乡”名片,丰富县域发展内涵。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新建文化产业园、文化休闲广场、县城东西街两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田坪等3个乡(镇)文化站。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认真实施“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和“农民健身工程”,倡导全民健身。奋力实现计划生育工作突破。严格按照“清底子、夯基础、强管理、优服务、严奖惩、保提升、求突破”的思路,完善利益导向,促进少生优生,创新宣传载体,转变婚育观念,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实行责任追究,狠抓工作落实,奋力实现突破。

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7.1‰和12.1‰以内,政策符合率、及时率分别达到83.5%和92%以上。全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建县疾病控制中心和田坪、火石寨等6所乡镇卫生院,争取新建中医院住院楼和县城东、西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力抓好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妇幼卫生“六免一救助”和社区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争创自治区卫生县城。

加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围绕“两带一园”建设,大力推广优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冷凉蔬菜优质品种选育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对主导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着力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和科技专家“下乡入园进企”行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提升创业就业能力。新建劳务基地19个,完成技能培训3500人,职业技能鉴定25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以上,创收8.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4000万元以上,培育小企业80个,发展小老板180人,新增就业岗位800个。竭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五险”征缴力度,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3%和80%以上。全面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管理。新建吉德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改(扩)建县城和兴隆敬老院,争取建设城乡社区9个。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新建廉租房240套,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100户,改造农村危房7500户。

七、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力促社会和谐进步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第一保障。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加快依法治县进程,不断提升公民法律素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不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始终保持整治合力,净化发展环境。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和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三调联动”机制,加强信访工作,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的规范管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六进”活动,争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督,深入开展重点部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八、着力推进政府效能建设,力促政府执行力提升提高政府执行力是强化政府自身建设的第一要务。新班子要有新形象。形象体现党风,连着民心。要坚持科学决策,深入调查研究,虚心问计于民,广泛听取意见,妥善解决和处理好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要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决贯彻县委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努力建设学习型、法治型、责任型、诚信型政府。新形势要有新作风。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就是保证。下大力气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做到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新任务要有新举措。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要把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不在层层发文、层层开会上做文章,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要健全完善落实机制,逐级明确责任,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员、分解到每项工作、细化到每个环节。要强化督促检查,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实行“效能告诫”,以强有力的督查措施、考核措施、组织措施,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新征程要有新作为。责任事关党性,体现良心。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西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新一届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把干事创业作为旗帜,把理想目标作为动力,在工作目标上,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跟快的赛;在发展速度上,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在精神面貌上,破除按部就班、小进则满的保守意识,树立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敢于负责的创新理念,摒弃缩手缩脚、瞻前顾后的畏难情绪,树立敢创、敢试、敢为人先的拼搏勇气,在全县形成干事创业,勇攀高峰的良好氛围。新期待要有新要求。公生明,廉树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建设廉洁政府。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认真解决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风行风。积极倡导廉洁从政之风、勤俭节约之风,建设廉洁从政的干部队伍,树立高效、务实、勤政、廉政的政府形象。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深感欣慰,倍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责任重大。立足新起点,推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我们的光荣使命。“风劲潮涌,更需破浪扬帆;砥砺征程,更需策马加鞭。”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创新进取,真抓实干,为圆满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建设和谐富裕新西吉而努力奋斗!

注     释

1、五大战略:产业兴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教育强县、环境立县。

2、221工程:2条公路。即:国道309线固原至西吉、省道202线西吉至毛家沟一级公路;2条专线。即: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受水区西吉项目区专线、城乡客运一体化公交专线;1个葫芦河新天地。即:集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3、四百工程:百万亩马铃薯提质增效工程、百公里特色蔬菜产业带示范工程、百万亩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百万头(只)畜禽养殖扩量工程。

4、八大通道:一级公路通道为:固原通道、甘肃静宁通道、会宁老君通道、须弥山通道;二级公路通道为:会宁平头通道、会宁郭家沟通道、海原通道、三营通道。

5、一河两山两长廊:百公里葫芦河道绿化、县城南、北两山绿化、国道309线和省道202线两条绿色长廊绿化。

6、七大脱贫攻坚工程:四大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自发移民)、四到扶贫(扶贫产业项目到户、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到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到人、推进帮扶责任落实到位)、城镇化带动、特色产业带动、新型工业化带动、服务业带动、水利交通和生态环境建设攻坚工程。

7、五大扶贫体系:教育、科技、计生、文化、社会保障扶贫体系。

8、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四个一”工程:每乡每年治理一座山、整治一条沟、美化一个村、绿化一条路。

9、三集中、三走出:向县城集中安置一批、向集镇集中安置一批、向产业园区集中安置一批;通过生态移民走出一批、通过劳务移民走出一批、通过教育移民走出一批。

10、法律六进: 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场所。

11、三项行动: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

12、三项建设:加强法制体制机制建设、保障能力建设、监管队伍建设。

13、六免一救助:免费实施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产妇住院分娩,免费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先天性听力障碍,免费治疗筛查先天性疾病患儿,免费筛查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妇女乳腺癌;对县外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和筛查出的乳腺癌、宫颈癌患者给予救助。

14、两带一园:百万亩马铃薯产业带、葫芦河川道区百公里特色蔬菜产业带;吉德慈善园(闽宁产业园)。

15、五险: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6、“三调联动”: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衔接联动。

17、一卡通:即信用社办理的银联卡。老百姓用该卡可在全区任意一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办理就医业务、享受医保待遇、支付医疗费用。

18、数字化城市建设:通过数字人口、数字土地、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字社区、数字环境、数字文化、数字交通、数字灾害、数字犯罪等10大类城市数据库建设,促进数字城市发展。

19、明星杯集镇建设争创活动:从2013年起,加大建设投入,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集镇功能,创新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创建活动,使集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网站地图

主办:西吉县人民政府    承办:西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954)3016271 电子信箱:xjxzwgkb@163.com

宁ICP备09000126号-1    网站标识码:6404220001    宁公网安备64042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