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40422013/2019-00064 | 发文时间 | 2019-07-02 |
发布机构 | 西吉县农业农村局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西吉县农业农村局2019年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
2019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全局抓重点,担当作为抓落实,围绕“产业扶贫”这一核心,促进马铃薯、草畜、蔬菜、杂粮“四大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有效实施品牌强农、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绿色发展、农村改革深化扩面、农业法治规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田水利质量提升“八项行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围绕“1+4”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一)围绕产业扶贫“一个核心”,扎实推进脱贫富民进程
认真贯彻落实西吉县2019年产业扶贫政策,加大农牧业产业扶持力度。整合涉农资金3.8亿元,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覆盖,重点对优质粮食、马铃薯、草畜、蔬菜、特色种养业、覆膜及残膜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机化应用、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推介、农村改革、养殖示范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产业链扶持。大力实施“四个一”示范带动工程,巩固13家扶贫龙头企业和50家扶贫产业合作社,精准培育了15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引领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截至目前,地膜和马铃薯原原种全部发放到位,种植业到户类项目各乡镇乡村两级初验全部结束,陆续开展县级验收。基地类项目正在申报项目主管部门进行验收。计划在8月底完成养殖业项目验收工作。
(二)做大做强“四大产业”,扎实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壮大马铃薯、草畜、蔬菜、杂粮四大特色优势产业,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产品结构和经营方式,稳粮强畜优菜,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1.推进马铃薯产业提档增值。按照“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生产、主食开发”四薯并进的路子,推动产业提档增值。继续加大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农户自繁自用,企业繁育供种”模式,采购原原种5438.6万粒,向建档立卡户免费发放3116.8万粒。完成种薯繁育基地建设11.29万亩,其中原原种基地1.29万亩,一级种基地10万亩。在马莲乡张堡塬村、红耀乡井湾、小庄村,新营乡甘井、碱滩村集中连片种植1000亩以上的一级种薯繁育示范点5个共1万亩,在红耀、平峰等乡镇建立马铃薯间作玉米示范点5个共2万亩,以将台堡镇西坪村为核心建设500亩主食化专用品种基地,推广应用“优质专用品种+高垄种植+覆膜保墒+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吉强万崖村建设马铃薯技术集成示范园150亩,引进示范马铃薯新优品种10个。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5万亩,脱毒种薯应用率达90%以上。
2.推进草畜产业扩量增效。坚持走“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并重的路子,促进草畜产业扩量增效。加大饲草基地建设,完成青贮玉米种植30万亩、紫花苜蓿1.5万亩。按照市委实施“一棵草”的要求,在什字玉丰建设1个3000亩青贮玉米试验示范展示园,在兴隆镇陈田玉村、震湖乡李章村、白崖乡小坡村、沙沟乡东庄村建设4个1000亩全株玉米示范点。实施良种母畜“见犊(驹)补母”政策全覆盖,扶持新建养殖示范村64个,新培育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合作社)5家。全力以赴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加大监测排查力度,做好疫情应急防控准备。全县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共免疫各类应免畜禽158.14万头(只),其中口蹄疫免疫牲畜51.86万头(只),小反刍兽疫免疫羊32.86万只,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免疫鸡34.36万只,猪瘟免疫猪4.7万头,免疫密度均达100%。截至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达33.1万头,肉羊饲养量达87.9万只,生猪饲养量达18.02万头,家禽饲养量达147.3万羽,肉类总产量4.23万吨。
3.推进冷凉蔬菜产业优化升级。按照“合理布局,旱水并举,突出特色,订单种植”的发展思路。建立“轮作、节水、绿色、冷链、销售”五个体系,重点打造以硝河、将台为核心的万亩现代农业冷凉蔬菜示范园,完成28个蔬菜基地建设共2.7万亩,其中23个露地蔬菜基地2.35万,5个设施蔬菜基地0.35万亩。目前,全县共种植蔬菜14.5万亩,其中芹菜6万亩,胡萝卜3万亩,蒜苗复种其它0.5万亩,辣椒1.5万亩,甘蓝0.8万亩,番茄0.3万亩,娃娃菜0.4万亩,花椰菜0.2万亩,西兰花0.3万亩,红葱0.4万亩,百合0.2万亩,菜心0.12万亩,大白菜0.2万亩,其它0.58万亩。目前,菜心、芹菜等蔬菜已上市销售,价格较好。
4.推进杂粮产业快速发展。建立标准化栽培、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三个体系,推进杂粮产业提质增效。在火石寨乡沙岗村、兴平乡团结村和偏城乡大庄村等建设26个1000亩以上的市级杂粮标准化种植基地,在田坪乡田坪村、新营乡长义山村和兴平乡兴平村等建设28个500亩以上县级标准化种植基地,在吉强镇芦子沟村建设1个100亩以上的优新技术集成示范园,引进优良品种70个。全县完成杂粮(油料)种植面积100万亩,其中玉米50万亩、油料18万亩、谷子8万亩、糜子10万亩、荞麦7万亩、裸燕麦3万亩、豆类4万亩。
(三)全力实施“八项行动”,扎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1.扎实推进品牌强农行动。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兴农”的原则,做特、做精、做靓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全县举办了两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应用培训班,并组织人员深入各农资经营门店、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实地开展追溯系统指导。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鼓励企业或合作社争创产地证明商标、自治区级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加大对成功注册涉农商标的企业和合作社的补贴力度。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加强宣传推介和产销衔接,不断提高我县特色优质农产品知名度,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组织西吉县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了陕西杨凌农产品洽谈会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农产品推介会。
2.扎实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行动。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对马铃薯、杂粮等加工企业的扶持,对开展马铃薯主食研发和加工的企业和年加工杂粮(油料)500吨以上的规模化加工企业加大补贴力度。加大农产品产销对接。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建立西吉农产品直销店,在大型连锁超市设立西吉特色农产品专柜(专销区)。销售额分别达到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5万元的扶持奖励,验收结束之后兑现奖金。
3.扎实推进产业科技支撑行动。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示范推广。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在向丰家庭农场建设蚯蚓生物技术示范项目4亩,在硝河隆堡蔬菜基地建设新技术试验示范展示,面积200亩。完成农机深松作业面积19931.78亩,申请建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5家。加大科技培训力度。认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培训,举办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6期,培训结业农民300人。举办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培训班4期,培训结业农民200人。培养各类实用人才850名,其中产业致富带头人150名。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在硝河乡隆堡、刘屲蔬菜基地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项目,安装智能精准水肥一体化设备4台,开展新技术集成示范展示800亩。
4.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和覆膜保墒旱作农业等技术,在全县示范推广抗旱抗逆性保水剂600亩,生物全降解地膜覆盖技术100亩,建设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55万亩。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扶持畜禽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畜禽粪污堆放棚、畜禽粪污处理池,对新建年生产5000吨以上商品有机肥场给予补贴。加强农膜回收利用。按照“谁供膜,谁回收”的原则,共投入残膜回收机械150多台(套),回收残膜4920吨。
5.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全县295个行政村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520吨,清理村内水塘35口,清理村内沟渠744公里,清理村内淤泥5260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7069吨,清理残垣断壁16420处。县城周边、乡(镇)驻地、国省道及旅游环线两侧村庄内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明显减少,村容村貌明显得到了提升,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通过对厕所建设企业建设的不同类型的水、旱厕模型的评选,初步确定了6种基本符合要求,适合我县建设的农村厕所模式,并且在吉强镇万崖村为11户农户建设了11个户用厕所进行试用,根据农户试用评价,确定厕所建设模式。
6.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深化扩面行动。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完善产权制度,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完成了变更登记申请书、变更登记审核表、土地变更、结果公示、合同签订和登记簿打印,完成土地确权变更工作20668户。在新庄村、硝河乡关庄村、将台堡镇牟荣村3个行政村开展土地股份制合作改革,入股土地1860亩,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展马铃薯种植、肉牛养殖、小秋杂粮种植销售等。建设田坪乡李沟村、火石寨乡新开村2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村,拓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渠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2018年全县29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进行清查,对清查数据进行了变更,上报系统工作正在进行,加强集体“三资”和农村财务常态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未完成改革的284个行政村开展资产清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成立经济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同时,选择兴隆镇单南村、兴隆镇单北村、吉强镇芦子沟村、将台堡镇牟荣村4个行政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重点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有效途径。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下乡返乡创新创业等,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复垦试点工作。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核查和“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目前已摸底调查我县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81家、国家级示范社10家、区级示范社29家,市级示范社58家,县级示范社187家。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选择硝河乡关庄村、田坪乡李沟村、硝河乡隆堡村3个行政村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健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注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3家。全县投入涉农整合资金用于190个行政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兜底户参与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预计产业兜底户户均年收入2000元,实现社会保障和产业扶贫“双兜底”。
7.扎实推进农业法治规范提升行动。大力开展农资打假活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共检查农资市场24个、农资生产和经营企业和门店244个。建立完善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网点和种业市场管理,退市不适应我县种植的玉米种子250公斤,没收过期农药12.5公斤、蔬菜种子248包(袋)。加强屠宰监管,坚决杜绝屠宰病死畜禽、添加非法添加剂、注水等违法行为,保障肉类安全。全县共检疫活畜禽 66722头(只),消毒运载工具450辆(次),屠宰检疫牛767头,检测率100%。无害化处理动物654头(只),标识率佩戴率均达100%。进一步开展兽药GSP“回头看”,加强兽药药政管理工作,查处假劣兽药案件4起,结案率100%。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为目标,加强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完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520台(辆),安全技术检验1912台(辆),驾驶员培训320人。
8.扎实推进农田质量提升行动。以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5.96万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4.92万亩,高效节水1.24万亩。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片区及建设规模已经全部确定,共9个项目,涉及7乡镇19村。深入实施粮藏于地战略,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确认西吉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总面积为55.66万亩,范围涉及19个乡镇272个行政村、3812个片块、58320个地块。其中小麦生产功能区面积35.30万亩,玉米生产功能区面积20.36万亩。坚决做好“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全县现有设施农业3814座,总面积4215.4亩,已全部登记造册,“大棚房”问题整治整改结果验收小组对我县15个大棚房问题逐点逐个进行现场查看验收,经验收各类问题全部完成清理整治及“一事一议”整改。
(四)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扎实推进农业行业乱象治理
1.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传达学习中央和区、市、县有关扫黑除恶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方案,并成立领导小组,加大对农业农村行业管理的农资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领域进行摸排,全面排查农业生产秩序的黑恶势力线索,严厉打击农业农村领域涉黑涉恶涉乱现象,有效整治我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2.加大宣传发动。通过LED滚动宣传字幕、悬挂标语横幅、印发应知应会手册等形式积极进行宣传,并要求下派的237名技术指导员、驻村帮扶干部、党员干部结合下乡服务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动员农资经营商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等宣传涉农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有关知识,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氛围。上半年累计悬挂宣传横幅15条,投放LED滚动屏2个,印发应知应会手册300余本,发放宣传彩页20000份,制作宣传橱窗展板7面,微信公众号宣传5期。同时,为了解全体干部职工对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情况,我局先后2次组织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共计200余人参加考试。
3.深挖线索摸排。重点聚焦农村集体“三资”、农村土地确权纠纷、农资和农产品生产销售、畜禽屠宰和饲料监管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时排查、发现涉农领域的涉黑涉恶涉乱线索。共摸排社会乱象4条,其中农资店乱象3条,多次缠访信访现象1条,目前4条线索已整改结案。
二、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制定了《关于印发<西吉县2019年产业扶贫扶持政策>的通知》(西党办发〔2019〕16号)和《关于印发<西吉县2019年农牧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西扶组办发〔2019〕31号)文件,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覆盖,重点对优质粮食、马铃薯、草畜、蔬菜、特色种养业,覆膜及残膜回收、有机肥、农机化应用、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推介、农村改革等方面进行扶持,目前,各乡镇种植业到户类补贴项目已经完成自验,陆续开展县级验收。基地类项目正在申报项目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二)加强技术指导。制定了《西吉县2017-2020年产业扶贫技术帮扶总体方案的通知》,下派了237名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员,深入所有脱贫销号村,帮助贫困村强科技促发展找路子,着力解决主导产业的瓶颈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围绕马铃薯、草畜、特色蔬菜、杂粮四大产业,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平台优势,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培训,举办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培训班。
(三)加强检查验收。根据西吉县2019年产业扶贫扶持政策,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农牧业产业扶贫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西扶组办发〔2019〕32号),成立了养殖类、种植类、基地类项目验收组,负责我县种植业、养殖业到户类、基地类项目验收和督查,确保产业扶贫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下一步打算一是加快农牧业产业扶贫政策的验收兑现工作。对由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对照产业扶贫政策,按照“443”监管机制,严格验收程序,确保各项产业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做好马铃薯、蔬菜、杂粮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三是做好农产品加工销售。做好马铃薯种薯、芹菜、胡萝卜等农产品销售,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大力开展牛羊肉、冷凉蔬菜、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提升我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四是做好草畜产业扩量增效。做好“见犊补母”政策的兑现,加大基础母畜调购,加快养殖示范村建设。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检疫及常规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加大对规模养殖场(户)、畜禽贩运户和畜禽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重点做好动物防疫。五是做好秋季覆膜和残膜回收利用工作。坚持覆膜与回收挂钩,基本解决农业白色污染问题。六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做好土地股份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股份权能改革工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七是加大科学技术培训力度。认真实施好国家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种养水平。
八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努力打造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农村生态环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西吉县人民政府 承办:西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子信箱:xjxzwgkb@163.com
宁ICP备09000126号-1 网站标识码:6404220001 宁公网安备64042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