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编制解读
来源:西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表日期:
打印:

一、《规划》编制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论述,强调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是国家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客观分析论证西吉县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短板及建设要求,研究确定西吉县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以及2021—2025年的各类措施、投资需求和实施安排,编制完成本规划

二、《规划》编制过程

为提高规划编制水平,达到既符合县情又能科学描绘未来发展蓝图,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客观总结“十三五”期间全县水利发展的基础上,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从解决制约全县水利发展的瓶颈、补齐发展短板弱项和注重难点问题入手,体现全局眼光和时代特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吸收相关乡镇、部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西吉县“十四五”时期全县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区、市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对接,紧密结合中央战略布局和区市决策部署,坚持高远务实相结合、继承创新相统一、当前长远相贯通、全面重点相协调的原则,精心组织编制,于2021913底完成《规划》(初稿)印发给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征求了意见建议,组织县直各部门(单位)、社会各界广泛进行了集体讨论,根据征求到的修改意见建议,对规划修改充实完善20211018日形成了《规划》(讨论稿);于20211261216日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随后又形成了《规划》(草案),于202239日以西政发〔202224号印发执行。

三、《规划》遵循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二是以人为本、保障民生;三是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四是系统集成、协调发展;五是智慧水利、数字治水;六是改革创新、完善机制;七是规划引领、切实可行。

四、《规划》预期目标

(一)水资源高效利用。规划到2025年,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明显增强,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全社会节水护水惜水意识明显增强。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 6600万立方米以内,万元 GDP 用水量较现状年下降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92035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 8690万立方米以内,万元 GDP 用水量较现状年下降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80

(二)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规划到2025年,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标准显著提升,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率达到100%,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0%,供水保证率达到95%2035年,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互联网+城乡供水”模式全面形成,灌区现代化改造全面完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率达到100%,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50%,供水保证率达到95%

(三)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到2025年,主要河流湖泊管理范围全部划定,河湖生态流量基本得到保障,河湖水域面积不萎缩,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占地表水达到7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0km²,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7.86%,湿地保护率达到56.3%,葫芦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类标准。2035年,水域空间得到有效管控,河湖生态流量得到保障,重点河湖生态治理全部完成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全面加强,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全部得到有效治理,人为水土流失状况得到全面遏制。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占地表水达到80%,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4%,葫芦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类及以上标准。

(四)水旱灾害防御。规划到2025年,防洪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覆盖全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重点水库达到防洪标准,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稳步推进,城乡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城市防洪达标率达到75%,水旱灾害年均损失率控制在0.2%以内。2035年,加快完善中小河流治理,防洪标准进一步提高,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成,重点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洪水风险管控,基本补齐防洪减灾短板,城市防洪达标率达到100%,水旱灾害年均损失率控制在 0.1%以内。

(五)水利行业监管。规划到2025年,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安全风险监管体系得到完善和提升,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安全保障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预期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到90%,重点取用水户监管率达到85%,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覆盖率达到85%2035年,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安全风险监管体系全面建成。水安全保障实现智慧化管理,预期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重点取用水户监管率、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覆盖率均达到100%

五、《规划》基本内容

(一)《规划》发展总体布局。坚持以“一山三河”为生态坐标,实施空间发展规划管控,优化产业发展区域布局,按照全县“一带三区”总体布局,结合全县水利实际,将全县按照流域划分为四个片区,即葫芦河干流、滥泥河流域、清水河流域、祖厉河流域。在葫芦河干流以实施水库连通和高效节水灌溉为主,大力发展高质高效农业;在滥泥河流域以新建水源工程,发展水浇地为主;在清水河流域以实施水源连通和节水灌溉为主,大力发展高质高效农业;在祖厉河流域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1.供水安全。西吉县现状经济社会发展以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要水源,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长,为进一步缓解供需矛盾,重点是进一步完善现有供水网络体系,城乡生活和工业应急供水主要以何家沟水库向西吉供水工程为主。灌溉供水主要依托现有库井灌溉系统,实施提质增效改造,提升供水保障,同时合理利用地下水和中水。

供水安全分为外调水工程、当地水工程及非常规水工程,外调水包括何家沟水库向西吉供水工程、新建引洮(河)济西(吉)工程、泾河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当地水工程包括新建水库工程、水库互联互通工程,饮水安全工程,灌区配套及供水工程;非常规水工程。

2.水生态安全。以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统筹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经济建设,水源地保护,改善人居环境。

水生态安全主要分为水土保持工程及水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西吉县新建骨干坝工程、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预防保护与综合监管、水土保持监测及水土保持信息化等;水生态建设工程包括河道综合治理、河库保护工程及水库移民工程。

3.防洪减灾安全。开展葫芦河等中小河流综合合治理,加强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防洪体系,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要包括芦子沟、铁家窑等27座水库;山洪沟道治理主要包括葫芦河流域38条、滥泥河流域9条、祖历河流域7条、清水河流域5条,共计59条山洪沟;水旱灾害防御主要包括抗旱机泵、防涝排水设备、水库安全鉴定和防汛预案及抗旱预案编制等。

4.智慧水利体系。智慧水利体系主要依托全区“互联网+水利”行动,着力发挥信息化在系统治水中的关键作用,以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西吉县“互联网+城乡供水”工程、“互联网+山洪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互联网+水库”管理系统、“互联网+灌区、工业、节水等水资源管理”工程、“互联网+监管”信息化建设等。

(二)《规划》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是发展优势;二是区域概况;三是“十三五”时期水利工作成效;四是存在问题与面临形势。

第二部分:总体思路

一是指导思想;二是规划原则;三是规划分区;四是规划目标;五是编制依据。

第三部分:水资源供需分析与配置

一是水资源条件;二是西吉县水权及指标;三是预测分析与平衡;四是节水潜力;五是节水评价;六是总体布局。

第四部分:供水安全保障

一是外调水工程;二是当地水工程;三是非常规水利用工程。

第五部分:水生态安全保障

一是水土保持;二是水生态建设。

第六部分:防洪减灾安全保障

一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二是山洪沟治理;三是水旱灾害防御。

第七部分:智慧水利体系保障

一是基本原则;二是感知能力建设;三是水安全业务应用平台;四是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第八部分:体制机制与管理

一是现状体制机制;二是改革目标与要求;三是体制机制措施;四是体制机制与管理建设项目。

第九部分:水文化建设

第十部分:投资匡算与实施安排

一是投资匡算;二是投资可行性;三是实施安排。

第十一部分: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

一是实施效果分析;二是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二部分:二零三五年远景展望

一是目标任务;二是战略定位。

  六、《规划》工程投资

工程匡算总投资55.58亿元,其中供水安全保障项目30.17亿元,水生态安全保障项目17.16亿元,防洪减灾安全保障项目6.61亿元,智慧水利体系保障项目0.94亿元,体制机制与管理项目0.66亿元,水文化宣传0.05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网站地图

主办:西吉县人民政府    承办:西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954)3016271 电子信箱:xjxzwgkb@163.com

宁ICP备09000126号-1    网站标识码:6404220001    宁公网安备64042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