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22001/2022-00027 发文时间 2022-03-12
发布机构 西吉县政府办公室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西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吉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西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吉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西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西吉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先行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单位),区、市驻县各单位:

《西吉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西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3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西吉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先行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2017号)和中共固原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固原市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美丽新固原实施方案》(固党发〔202010号)精神,按照区、市党委决策部署,聚焦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坚决扛起建设先行区、守好生命线、西吉作贡献的使命担当,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市发展布局,促进黄河流域协同治理,坚持不懈走高质量发展路子,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一、规划背景

(一)重大意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新的重大国家战略,它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宁夏全境属于黄河流域,六盘山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吉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县境内葫芦河、祖厉河、清水河三条河流均为黄河二级支流,维护好生态,治理好环境,实现更好发展,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在当前我国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以流域大保护促进区域大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西吉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规划的实施,将加快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增强生态承载力,健全防洪减灾体系,完善水资源调配体系,提升水资源利用集约化程度和保障能力,加大环境治理等力度,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促使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胜势,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对统筹西吉县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状基础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2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5亿元,较“十二五”末(2015年)年均增长6.5%,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9.2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亿元,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75元,年均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92元,年均增长11.5%。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进展。“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7.3亿元,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3.65万亩人工造林31.08万亩补植补造32.79万亩,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5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514.43%提高到2020年的18%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污水处理站2座,改造污水处理厂1座,县城污水收集率100%。对县城区5个热源站进行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新建换热站4座,建成县城区配煤中心1座。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8座、卫生填埋场4座。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整治散乱污企业57家,关停采砂厂56家,“六废”联治扎实推进。葫芦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以上,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优良天数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

脱贫目标如期实现。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十三五”以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8.9亿元,持续强化产业扶持力度,投入资金29.1亿元,实施了全产业链扶持补贴;改造危房3.25万户,实现了安全住房有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入学率、基本医疗参保率均达到100%新修农村公路1797公里,解决了农村出行难问题;自来水入户7.4万户,普及率99.9%;易地扶贫搬迁625429827人,西吉县被评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2020年末,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县23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5.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摘掉贫困县帽子和“苦瘠甲天下”的贫困标签,西吉发展将实现历史性巨变。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一是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马铃薯、草畜、冷凉蔬菜、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总产150万吨以上,西吉马铃薯荣获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认定西吉县为“西吉马铃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多年生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万亩,青贮玉米50万亩;肉牛饲养量42万头,肉羊饲养量108万只,生猪饲养量12万头,家禽饲养量160万羽,肉类产量7.9万吨,禽蛋产量2000吨。种植各类蔬菜15万亩,产量63万吨。种植杂粮、油料31万亩,产量4.4万吨。种植艾草、板蓝根、党参等中药材3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二是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23亿元,配套建设了园区基础设施,引进泽艾堂生物科技、贤明民族服饰等企业进驻园区,截至2020年底,入园企业22家,实现工业产值3.2亿元。大力实施“民营经济提升计划”,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实施了佳立公司2万吨马铃薯精淀粉迁建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力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升级扩量,加大“三个一百”重点项目培育,实施了水发集团10万吨蔬菜加工等重点项目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华电月亮山一、二期100兆瓦风电融信偏城梁风力发电72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等重点项目建成并网发电。三是服务业发展提质扩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中科广场商业综合体1处、盛世万家和等超市7家、商场3家,一批重点商贸及餐饮企业落地,县城东街平价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建成运营,将台等集镇农贸市场完成改造提升。电子商务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宁夏金通汽车商贸物流园、西吉国际商贸城等重点物流园运营良好,建成295处村级电子商务站。特色旅游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与火石寨景区同时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龙王坝入选“中国最美乡村”。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1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亿元。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28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5公里/百平方公里。“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86.5亿元,建设公路2062公里,其中国省干线265公里。固会高速建成通车,G566夏寨至静宁一级公路、G309袁河至郭家沟二级公路、S204火石寨至西吉、S103西吉至三合等国省干线改造提升,全县所有乡镇、建制村通客车,初步形成了外达内通、覆盖广泛、管养规范、安全适用、服务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水利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17.8亿元,除险加固中型水库4座、骨干坝84座,新建骨干坝7座,建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6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8处;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成通水,彻底解决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河道171.6公里,治理小流域和坡耕地23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7.23平方公里。城乡供水安全基本保障,防洪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水生态治理稳步改善,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三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扎实推进大县城、中心集镇、美丽村庄建设,“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20.2亿元,改造提升旧城区吉强中街、滨河路、团结路等道路,新建西三岔中心广场,改造永清湖等公园广场,改造城市棚户区8254套、老旧小区9个,建设美丽小城镇14个、美丽村庄29个。县城规划控制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0%,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0.4亿元,新建(改扩)建七中、六小、六幼等学校294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6%、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R&D投入年均增长30%完成科技项目224项,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实施了新建县人民医院妇儿综合大楼、妇幼保健院住院部大楼、县中医医院迁建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建成289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大病、重病救治率100%,住院费用报销比例91.93%。建成了县图书馆、文化馆、钱币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十三五”以来,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购买公益性岗位8917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4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县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0%99%;加大孤儿、五保供养、重度残疾人托管等工作力度,保障各类救助对象6.97万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强化,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正风肃纪持续加力,高压反腐毫不松劲,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九大专项行动,推行“163”服务模式,深化“8+3”政务服务举措,全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县和法治政府建设,“七五”普法顺利收官。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等重点领域基层治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宗教法制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全县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上升。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三)主要问题

生态环境脆弱,防治任务艰巨。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地带,六盘山西麓,干旱少雨,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极敏感区域,生态系统易退化,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水源涵养功能发挥不充分,部分河流水质不稳定,仍有部分荒山、退耕地及水土需要治理提升。生态环境脆弱的特殊条件决定了其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水资源较为匮乏,有效开发偏低。西吉县发展所需的水资源与其水总量指标不相匹配,水资源短缺,灌溉依靠水渠输水,造成水资源浪费较重,致使灌区有效灌溉面积锐减。同时在水库灌区边缘有零星分散的水平梯田,由于财政较困难,群众收入水平偏低,筹集更多资金对水平梯田进行水利工程配套建设的能力不足,建成的淤地坝资源的拦蓄利用程度有待提高,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经济总量偏小、地方财力较弱。西吉县人均GDP与全区、全市差距较大,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比重大、二产尤其是工业所占份额低、三产转化乏力,大多处在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创新链末端。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第一产业向后端延伸不够,第二产业向两端拓展不足,第三产业向高端开发滞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小而散、小而低、小而弱问题突出。财政自给率为3%左右,“三保”支出、建设发展主要靠转移支付,保运转、保民生、保发展的压力大

资源要素瓶颈突出,创新能力不强。当前,西吉县受机制、体制、政策、环境等条件限制,外部资金、技术、人才向县域流动仍有诸多障碍,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社会资本投入动力不足,乡村网络、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还较薄弱,农村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社会全要素创新能力总体不强。

(四)面临机遇

宁夏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予了宁夏新的时代重任,寄予了宁夏人民殷切的希望。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专门召开十二届十一次全会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出台了《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固原市委专门召开四届八次全会讨论制定了《中共固原市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决定>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固原市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美丽新固原实施方案》,西吉县委结合实际制定了《中共西吉县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方案》,这些政策措施和意见的贯彻落实,对于西吉县推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机遇。

国家将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2020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该《意见》明确提出在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加快推进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支持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加强运输通道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灌区续建配套及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治理,农村饮水提标改造、水资源高效利用,支持陕甘宁等革命老区进而毗邻地区建立协同开放发展机制,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等,并从财税、金融、产业、用地、人才、帮扶等方面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对于西吉县来说,这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提供了更多支撑,同时也必将为西吉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阶段,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全县转型发展,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更是西吉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黄金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这既是形势使然,亦是发展行稳致远的保证。西吉县需全面用好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时代契机,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树立机遇意识,运用好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一切积极因素,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坚定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目标的时代机遇不断前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统领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融入区、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发展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抓好县域河湖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生态系统建设、狠抓环境污染治理、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镇布局、增强公共服务供给、发展黄河支流文化等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构建“一山三河”生态保护重点区、“一带三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区,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贡献西吉力量,继续构建生态文明和谐美丽新西吉目标努力奋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严格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尊重生态规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牢筑环境质量底线,把握资源利用上线,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将生态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坚定不移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理念,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便于实施的原则。从生态保护工作基础和现实条件出发,充分考虑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创新的支撑能力,合理谋划规划目标和发展任务,从可操作性方面考虑,科学制定规划指标体系。确保目标要求、指标任务便于更好的实施完成。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源头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坚持生态环境优先,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全过程预防,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坚持高效治理,不断提高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努力还清旧账,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消除生态环境安全重大隐患。

坚持统筹协调,重点突破的原则。统筹安排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协调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城镇与农村的关系。同时抓住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生态保护问题,集中力量率先突破。

坚持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协调作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促使企业、组织和公众高度树立生态保护意识理念,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体系,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保障生态安全,扎实有序地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三)发展定位。准确把握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发展战略定位,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提升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

在建设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上有作为。用小流域治理的理念筑牢堤防安全,实施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三河”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堤防砌护、污染防治、防洪排涝、水系连通、生态恢复五大工程,系统治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实现境内水患、堤防安全隐患基本消除,保障“三河”流域人水和谐。

在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上勇当先。健全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实施月亮山水源涵养等一批重大生态建设和修复工程,推动“一山三河”(一山即月亮山,三河即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重大成果,使水源涵养、防风固土、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大幅度提升,持续提升县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在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上走在前。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健全环境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推动农业面源污染大幅减少,工业生产实现达标排放,城乡生活污染全面有效治理,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稳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好中向优,把西吉建成宁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在建设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上趟新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肉牛、马铃薯、纺织服装加工、文化旅游、林草“五大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在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上作贡献。深度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发展文化业态,提振文化消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厚植国家情怀、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各民族同进步同发展的和谐家园,把西吉打造成为彰显黄河文化、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

(四)总体布局。按照《中共固原市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美丽新固原实施方案》发展布局中“建设三山水源涵养区和建设五城融合发展极”的要求,立足县域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已形成的发展基础,深度融入黄河流域一体化发展大格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筑牢发展新基石,打造发展增长极,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以“一山三河”(一山:月亮山,三河: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为生态坐标,实施空间发展规划管控,优化产业发展区域布局,着力构建“一带三区”(葫芦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和葫芦河川道绿色发展经济核心区、东北部水源涵养区、西南部生态修复区)总体格局,加快建立现代新型体系,以“一带”辐射带动“三区”高质量发展,以“三区”夯实“一带”发展支撑能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发展优势互补、良性联动循环的发展新局面,筑牢发展新基石,培育发展新动力,推动发展绿色转型。

构建“一山三河”生态保护重点区。一山指月亮山。位于西吉县西北,在西吉和海原两县交界处的新营乡、红阳乡两乡交界,是西吉县境内最高的山脉。东南接六盘山余脉—西峰岭,西北与西华山接界,呈西北--东南走势,长约40公里,宽约20公里,山体呈窄条鱼脊状,两侧坡度较缓,主峰海拔2633米,是葫芦河发源地。以月亮山绿色屏障为主体,加强沿线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总体质量和稳定性,构筑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调节区域气候条件等复合功能的生态体系。“三河”指葫芦河、清水河和祖厉河。葫芦河是渭河一条较大支流,发源于西吉县月亮山南坡,流域面积2079km²,辖区内河长120 km,流经新营、吉强、硝河、将台、兴隆等5乡镇,其支流有马连川河、唐家河、什字河、好水河、滥泥河,流经西吉后,从兴隆镇下范村进入甘肃省静宁县北峡口。清水河位于西吉县城东北部,流域面积578 km²,年径流量2260m³,年输沙量190万吨,清水河上游水量充沛,水质较好。祖厉河属于黄河干流,为黄河上游一级支流,祖厉河位于县城西北部,县内流域面积487km²,年径流量880m³,年输沙量255万吨。以葫芦河、祖厉河、清水河生态廊道为骨架,提升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和行洪防洪能力、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完善水利设施布局,统筹生态保护、自然景观和城镇风貌建设,打造人河城和谐统一的黄河支流绿色生态廊道。

构建“一带三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区。“一带”指葫芦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以葫芦河为主轴,突出生态优先地位,把握绿色发展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融合集成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等综合功能,加快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的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城镇带”,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带”,便捷高效、内外畅通的“生态交通带”,红色圣地、丹霞地貌的“红色旅游带”,黄河文明、文学之乡的“生态文化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葫芦河流域生态经济带,着力打造县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核心带。到2025年,力争葫芦河流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县总量的80%以上“三区”指葫芦河川道绿色发展经济核心区、东北部水源涵养区和西南部生态修复区。葫芦河川道绿色发展经济核心区要突出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实施葫芦河河道综合治理,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和县域南北绿色走廊,狠抓环境污染治理,挖掘黄河支流文化,展示黄河文化文明,建立以葫芦河川道区为核心的现代农业集成区、以工业园区为中心的新型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区和以县城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样板区,加快建设绿色高效、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县走在前、做表率,为全县绿色转型发展打造样板、作出示范,积极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形成新的动力源,带动全县绿色发展,建设葫芦河川道绿色发展核心区,着力打造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东北部水源涵养区要以月亮山区域为重点,加大水源涵养林建设力度,加强区域水源地保护,提升涵养水源能力,持续提升县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保障葫芦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带和核心区建设用水安全,建设东北部水源涵养区,着力打造县域“绿水青山,天蓝地绿”的生态保护区;西南部生态修复区要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湿地修复、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和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建设地貌多样性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黄土丘陵沟壑治理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典型示范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西南部生态保护修复区,着力打造县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

(五)发展目标着眼中央和区、市战略目标,主动融入自治区“一带三区”、固原市“一区五城”总体布局,以2022年和“十四五”规划为时间节点,切实担负起建设先行区、守好生命线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通过3-5年的努力,在推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作出西吉示范、创造西吉经验、打造西吉样板。

空气质量持续优化。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打好燃煤污染、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在重点企业管控措施上,根据产污比排序,严格落实“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倒逼落后企业提升治理水平。到2022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Ⅱ级标准,2025年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PM2.5年均浓度保持在控制目标内。

水域环境改善提升。从严落实河长制工作,全面开展畜禽污染和排污口治理,加强河道整治,清理河道淤泥,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不遗余力“清四乱”,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促使“河长制”变“河常治”,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有效推进全县水域环境改善提升。到2022年葫芦河国控断面稳定在Ⅳ类水质以上,县域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高于82%、备用水源保障率达到90%2025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80%以上,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全面达标。

节能降耗目标实现。全县上下要共同努力,从提高认识、强化基础和监督、加强管理、推进创新、调整结构,以及政策激励等多方面多管齐下,全方位促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重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形成重点突破。加强水电管理,提高水电使用的安全、节约意识。坚持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按照“龙头带动、产业支撑、优化结构、集群发展”的思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建设用地面积、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区、市平均水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8%,县城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分类全收集全处理。

生态治理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重视产业协同,做好监管合作、联合执法、司法协作等;根据乡镇的区位条件、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找准区域定位,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政策安排,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并将试点经验及时推广;有效促进要素流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做长做强生态产业链;提升治理效能,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202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0%、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稳定在80%、湿地面积稳定1.8万亩左右。到2025年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90%、湿地面积稳定在2万亩。

质量发展水平更高。加强统筹谋划,坚持开发视野,深化工作举措,提高政策针对性、服务精准性和管理精细度,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创新驱动,构建完善产业生态,打造产业发展特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指标,2020年小康综合实现指数达到93%以上。力争到2025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万元/人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全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7%左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重大步伐。

到2035年,确保西吉县全面完成国家、自治区和固原市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全县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全面建立,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山水美、业态美、城乡美、环境美、生活美“五美”西吉全面实现;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生态友好型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步伐;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生机勃勃,城乡面貌更加焕然一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建成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西吉,与全区、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县域河湖治理,确保县域河湖健康安澜、流域人水和谐以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为生态坐标,统筹防洪、生态、旅游等功能,持续实施葫芦河河道综合治理,争取实施清水河、祖厉河流域综合治理,确保县域河湖健康安澜、流域人水和谐。

加强县域河湖综合治理。对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葫芦河白城至袁河段治理河道采取河道疏浚、填筑护堤、修建防汛抢险道路、建设湿地、造林及绿化等综合治理手段,葫芦河上游段主沟道及滥泥河两岸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葫芦河下游重点对好水河、什字河及马莲河进行综合治理,消除堤防安全隐患。清水河沟道通过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加强薄弱堤防和隐患河段治理,减少水土流失,让西吉河湖水畅、岸绿、水清、景美。

提升城镇防洪排涝能力。实施县城南北山重点山洪沟治理工程,加强建成区低洼地段内涝改造,统筹县城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葫芦河县城过境段综合治理,加快完善县城防洪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各重点集镇因地制宜组织对辖区排洪沟、雨污管网进行清淤疏浚,减少入河泥沙,确保行洪畅通。

打造生态景观河道。实施葫芦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景观绿化等重点项目,沿葫芦河河岸因地就势适度规划建设自然水系绿轴、健身步道、观光广场等生态景观工程,打造融水生态景观、历史文化展现、群众健身于一体的城市生态公园,增添群众休闲、娱乐及健身的好去处。实施县城防洪工程、山洪沟治理等重点项目,新建县城老虎沟、何洼等截洪沟渠,有效防御暴雨洪水产生坡面积水;实施县城南北山重点山洪沟治理工程,统筹县城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葫芦河县城过境段综合治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各重点集镇辖区排洪沟、雨污管网进行清淤疏浚,减少入河泥沙,确保行洪畅通。

专栏1县域河湖综合治理项目

河湖综合治理项目新建西吉县葫芦河白城至袁河段综合治理、好水河河道治理、马莲川河河道治理、新建骨干坝工程、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山洪沟治理、(黄河支流)河口堤防工程等11个重点项目,改建县城秀山路道路及排水防洪等工程

(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突出规划引领,分类施策,推进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还自然以宁静、美丽、和谐,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坚持保护优先、控管结合、统筹协调、动态优化,科学合理规划利用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把环境质量底线、严控资源消耗上线,坚决不搞破坏生态平衡的开发,不建超过环境承载力的工程,不上突破资源承受强度的项目。建立完善规划体系,高质量编制《西吉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规划》《西吉县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统筹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产业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总详专三类规划有效衔接。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梳理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划准划优划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明确城镇建设区、工业区、居民点等开发边界,耕地、林地、草原、河流、湿地等保护边界,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落实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条例,健全监测网络和监管平台,确保生态红线管控落地落实。

实施水源涵养工程。以东北部水源涵养区建设为重点,实施月亮山水源涵养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宁夏南部水源涵养林等重点工程,持续开展六盘山余脉月亮山生态保护行动。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采用多树种混交、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加大植树种草力度,在葫芦河支流滥泥河流域开展退化草原植被恢复,提升县域水源涵养能力。到2025年,力争新建水源涵养林15万亩,新增涵养水源300万立方米以上。严格落实封山禁牧网格化管理机制。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实施鱼儿河等3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车路湾等5个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对张家沟、南张湾等67条沟道进行治理。新建王民乡三岔等骨干坝35座,对上白崖等16座水库和71座淤地坝进行除险加固,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加强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和沟道水土保持林建设,新增水土保持林1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以上。到2025年,力争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西南部生态修复区建设为重点,实施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砂石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治理等重点项目,治理地质灾害滑坡隐患点、废弃矿山、河床采坑等。实施湿地保护和恢复等工程,通过库湖联通修复葫芦河流域生态,确保夏寨水库等重要湿地和河湖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退化。持续巩固“绿盾行动”成果,进一步完善火石寨自然保护区、震湖湿地生态恢复,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化草原保护修复和治理等重点项目。到2025年,完成草原生态修复5000亩。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森林高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提高林木成活率和森林覆盖率、森林郁闭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城乡环境大绿化工程,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推进广场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持续为县城“添绿”“通风”,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到2025年,力争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

  

  

专栏2生态修复项目

生态修复项目新建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宁夏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建设工程(西吉县建设项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等重点项目。

(三)加快生态系统建设,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让西吉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培育森林生态系统。按照保持现有、扩大面积、改善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坚持每年造林绿化任务不降低,实施森林资源管护面积48万亩,完成营造林30万亩以上。结合西吉气候区域特色,适地适树、以水定绿,工程化、专业化、社会化造林、育林、保林,全面增加森林郁闭度和覆盖度,力争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加强保护管理,严格落实封山禁牧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森林动植物生物链完整性、生态间协调性。

修复草原生态系统。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自然恢复与工程治理有机结合,加大草原保护修复和治理建设力度,到2022年完成草原生态修复2000亩,到2025年完成5000亩。加大实施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工程,加强草原保护与开发、防火防灾、监测预警,推进草原生态脆弱区治理。深化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改革,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着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草原保护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开展“草田轮作”,加强人工饲草地建设,实现草原生态与经济双提升。

治理流域生态系统。坚持系统化修复、全域化治理,继续实施葫芦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联动推进水土治理、污染治理、水源涵养、生物平衡、生态经济,治理、修复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5个,实现水不出山、泥不出沟;全面排查山体边坡破损、道路损坏、移民迁出区耕地撂荒、生态脆弱等问题,借鉴彭阳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实行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沟坡梁峁塬综合治理,促进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到2025年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达到80%以上。

稳定农田生态系统。严守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和现代化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力争每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实行少耕免耕、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提升农田保水保肥能力。积极适应小区域气候变化,继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适度压减籽粒玉米等低效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青贮玉米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适量发展错季多元化设施种植,提升单产质量效益,更好适应县域生态和农业现代化需要。

构建湿地生态系统。严格保护现有人工湿地,实施湿地修复和生态治理工程,修复受损湿地、恢复水生生物,提升湿地蓄水、防洪、排水及平衡水生态等功能,到2025年完成保护修复湿地2000亩。坚决整治“挖湖引水造景”问题,建立长效监测管控机制。

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强化绿地控制、通风廊道布局,持续为县城“添绿”“通风”。织密绿网,推进西三岔中心广场主题公园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南山公园及城市绿心、街头绿地、公共绿地,争创国家园林县城;2022年全县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2025年达到40%以上。畅通风道,将风道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管理,在楼宇建设中考虑风道因素,畅通城区空气流通,促进大气良性循环,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通风透气的城市空间格局。

专栏3生态建设项目

生态建设项目新建西吉县月亮山水源涵养林建设、宁夏南部水源涵养建设工程(西吉县人工造林项目)、美丽乡村绿化、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项目。

(四)狠抓环境污染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抓好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巩固污染防治成果,呵护好西吉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对标空气质量指标,全地域全时段全过程推进扬尘、煤尘、汽尘、烟尘“四尘同治”。“控扬尘”,严格落实建筑、拆迁工地“6100%”抑尘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成区裸露地面,落实好道路清扫网络化责任,提高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控煤尘”,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淘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燃煤锅炉,加快实施县城清洁配煤中心建设,依法取缔县城散煤销售点,启动县城集中供热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项目,对工业园区、西区、东区、惠安5个集中供热站配套供热储渣棚;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农村清洁取暖,实施平峰、兴隆、将台等重点乡镇标准化清洁煤配送中心项目,严控高耗煤行业新增项目,不断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控汽尘”,建立机动车全防全控监管制度,加快淘汰老旧车辆、治理超标排放柴油车辆;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推进新能源汽车有序替换存量燃油公交车。“控烟尘”,推进县域砖厂窑炉淘汰和深度治理,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强农村秸秆和柴草禁烧监管和资源化利用。

强化水体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协调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业排水“五水共治”。深入开展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修复,确保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以上。严格落实“三线一单”,严禁在葫芦河管理范围内新建“两高一资”项目及相关产业园区;采取并网联通和封堵取缔等措施,确保入河直排口零增长。严控涉污企业废水排放监测,深入实施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汁水还田利用,推广尾水蛋白萃取再利用技术,确保马铃薯淀粉废水达标排放;下大力气探索兴隆镇等地肉牛屠宰加工废水深度治理。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争取新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县城区葫芦河以南集污管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加快推进全覆盖乡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项目,在中心村镇建立污水处理站,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建制镇和中心村组污水处理全覆盖,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化处理率90%以上。

强化土壤污染治理。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统筹推进工业废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粪废、药肥残留“六废联治”,综合防治土壤污染。深化“清废行动”,争取新建10万立方米固体废物处置场1座,提升工业园区一般固废集中处置能力,推广使用绿色建材,提高一般固废资源化利用率。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完善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设施,整治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新建西吉县建筑垃圾贮存及处置场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新建兴隆等18个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示范乡村创建。严控涉重金属建设项目准入,建立完善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储存、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监管,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加强农村畜禽粪便乱推、道路晾晒等问题治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建设户用卫生厕所6.9万座,村级公厕284座、乡级公厕10座,力争2025年厕所覆盖率达到55%以上。加快养殖业“出户入园”,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施肥和畜禽粪便、秸秆生物肥加工技术等,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施农村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新建万吨以上有机肥场2,农村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下大气力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完善农用残膜回收利用和奖励机制,2025年农用残膜回收利用达到95%以上。

专栏4环境污染治理项目

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新建西吉县城镇保洁污染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农田退水污染防治工程、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集污管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城乡垃圾无害化治理、建筑垃圾贮存及处置场等重点项目。

(五)优化资源高效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能源、建设用地指标向资源利用强度低、效率高、效益好的区域、行业、项目配置,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严控资源利用上线,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全面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执行自治区、市水量分配计划和调度方案,细化覆盖各行业各领域节水定额标准,将节水指标纳入效能目标考核,实行水资源超载用水和项目“双限批”,建立节约用水奖惩机制。启动实施中南部城乡饮水管道提标改造和老旧供水管网改造;积极推广农业成套综合节水技术,到2022年,库井灌区干渠直开口取水在线计量率达到100%,年取水量超过3万方工业企业计划管理率达到100%,规模以上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到100%,到202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1以上。推动节能降耗,严格能耗准入门槛,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污染最小化。推动节约用地,严守永久基本农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管城镇开发边界,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动工业园区低效工业用地和厂房“腾笼换鸟”,全面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到2025年工业园区土地产值、投资强度、容积率等主要指标达到区、市平均水平。

循环高效利用资源。挖掘资源潜力,推进资源综合化、多元化高效利用。综合利用雨水、洪水、污水,推进“海绵县城”建设,充分发挥库坝堰蓄水防洪调节作用,实现降水就地截留、收集利用;实施夏寨水库联蓄联调、生态湿地等工程,科学调度洪水滞蓄,稳步推进洪水资源化利用;启动实施臭水河综合治理工程,推动县域西部水资源短缺区地表水资源有效利用。争取实施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等提标改造项目,提升县城再生水厂管理水平,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和非常规水再利用。加快园区绿色低碳企业创建和企业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推进余热余压梯度利用和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着力引进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多举措减少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

专栏5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项目

资源高效利用项目新建葫芦河再生水水质提升回用工程、中水利用和管网连通、农膜生产和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县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及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等重点项目。

(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高端化、 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落实结构改造攻坚行动,发挥县域比较优势,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调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良种肉牛(肉羊)、优质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冷凉瓜菜、杂粮(油料)生产示范及休闲农业观光、中药材示范推广等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小秋杂粮”特色产业,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西芹之乡”招牌更亮,让更多的西吉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理整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中的产业和项目,建立 “散乱污”企业整治长效机制,加快化解和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落实绿色改造攻坚行动,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建设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落实技术改造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对标行动,积极争取自治区工业技改奖补资金,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全面提升企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到2025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0%以上。落实智能改造攻坚行动,抢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新建水发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研发中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好产业转型发展攻坚战,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支撑,实施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深挖特色产业发展潜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积极融入市域十大特色产业链,着力培育年产值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围绕中高端肉牛屠宰加工、马铃薯主食加工、蔬菜多元化加工和中药材深加工,重点抓好水发农业综合开发、佳立马铃薯产业园、港生中药材种加销“一体化”、兴隆镇牛羊肉专业屠宰及精深加工等项目,2025年,肉牛加工转化率达到50%、马铃薯达到60%、冷凉蔬菜达到30%以上。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功能食品、保健食品、营养食品等绿色产品,延长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工厂+扶贫车间+基地”模式,配套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促进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产品到名品、从种养到养生链式发展。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增强园区产业配套和综合承载能力,扶持壮大泽艾堂、金耀塑业等现有优势骨干企业,全力支持已入园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效,做好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资源型、配套型和互补型产业,健全完善园区管理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创建创新和研发中心,充分发挥集聚辐射能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着眼培育脱贫攻坚后续产业,重点发展服装加工、电子组装等产业。实施集镇重点街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巩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成果,加快5G网络、“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同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

推动“四个一”林草产业提质增效。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着力做好挖掘转化、放大增值的文章,以“生态+”为抓手,按照固原市“一屏一带一线三区五城”总体布局,结合乡村振兴、脱贫富民,将“四个一”林草产业融入大规模国土绿化、农田防护林带、旅游环线和花园城市建设之中,充分利用库坝联蓄联调,立足当地气候土壤特征,“十四五”期间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646万亩。建设500亩以上的推广示范点50个。到2025推广“四个一”林草产业50万亩,建设示范点605万亩,鼓励引导农户发展苹果、红梅杏、大果榛子等庭院林果经济,促进林草产业与全域旅游、休闲农业、美丽乡村等深度融合,种出产业、种出风景、种出财富。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深刻转变。推进科技创新,借助闽宁对口协作平台和“科技支宁”,加强与发达地区、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联动,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从科技支撑的品种端和品牌支撑的市场端两端发力,力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挖掘培育实用性技能人才,引进专家服务团队,实施西吉县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及综防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加快马铃薯、冷凉蔬菜、“四个一”等科技示范园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围绕特色产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积极培育争取建设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农村清洁能源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项目,示范推广太阳能综合利用、水暖炕、生物质环保节能炉等一体化示范成果。推进模式创新,以“5G+”、“互联网+”、“标准化+”融合应用为重点,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制造模式、融资模式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业态创新,借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产生的新业态变化和适应广大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引导各中小微企业及时跟进消费升级需求,推动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价值延伸,全域旅游、现代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高品质延伸,改造提升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同城配送、网络经济、夜市经济、数字经济等新载体新业态,促进现代服务业做大规模、做优结构、做高层次。

推动开放发展步伐。坚持“走进去”与“引进来”并重,增强开放意识、搭建开放平台、畅通开放通道、培育开放主体、营造开放环境,加快构建互动合作、内外联动、互利互赢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以更高水平开发促进更高质量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和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借助闽宁合作平台,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打造宁南山区经济开发发展增长极;引导县内外电商、物流等行业企业打造西吉农产品电商平台,培育西吉县域公共品牌,促进特色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提升区域合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和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决策部署,健全区域协调合作发展机制,积极与兄弟县(区)对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借势发展。深化招商引资,建立健全多途径、多形式精准务实高效的招商引资机制,以商招商、补链招商、绿色招商,围绕县域比较优势和主导产业,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带动发展;落实项目代办和全程高质量服务制度,强化项目后续跟进服务,营造亲商安商良好环境,推动更多招商项目落地见效。

专栏6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项目

1.特色农业建设项目建设马铃薯专用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冷凉瓜菜产业基地建设、杂粮(油料)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中药材示范推广、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体系建设、旱作节水技术推广、中蜂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

2.新型工业建设项目:建设宁夏西吉工业园区孵化创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年产10万锭纺纱、年产1000万米织布建设、服装加工、休闲健康食品、牛羊肉深加工、蔬菜加工、马铃薯主食专用粉、纸制品加工、新型材料加工、1*35MW生物质热电联产一体化等重点项目。

3.现代服务业建设项目:建设西吉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工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吉强路商业环境改造提升工程、集镇重点街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冷链物流园及公共配送中心建设、蔬菜冷链集配体系建设、农村电商示范改造提升、智慧家政服务平台项目及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等重点项目。

4.“四个一”林草产业:建设西吉县“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工程、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项目等重点项目。

(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先行区建设综合服务功能着眼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围绕现代水网、综合交通、能源保障、信息网络、公共安全等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先行区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加强现代水网体系建设。统筹治水、兴水、用水、节水,推进城乡供水网络建设,实施何洼水厂扩建工程、农村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工程和“互联网+农村供水”工程,确保居民喝上“放心水”。推进农业生态水网建设,围绕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亟需,争取启动引洮(河)济西(吉)工程,实施固海扩灌扬水更新改造工程西吉应急供水工程,全面破解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推动实施水库联蓄联调工程,实现上下游、左右岸水系连通和调节高效利用;实施水源补给工程,新建四方沟、马也堡、半个堡、高塬子等中型水库4座;实施库井灌区改造10万亩以上,改造提升节水灌溉10个片区,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现代水网体系。

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坚持交通先行,主动融入自治区和固原市综合立体交通和黄河流域现代化交通网络骨架,加快形成县内顺通、周边畅通、全区融通、全国连通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通对外通道,西吉至会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争取实施西吉至海原高速公路,织密完善对外出口大通道,提高与周边县(区)互联互通能力。畅通内部循环,改造提升G566西吉县城国境段等国省干线公路,加快夏寨至公易、兴隆至什字、偏城至马莲、马莲至什字等重点公路建设,实施经济干线公路超期服役和低等级路段改造项目建设,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提高县域内路网通达性。织密农村路网,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加强农村道路管护修复,争取实施通自然村组道路项目,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畅通城乡内外通道。

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以低碳、绿色、集约、高效为目标,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完善石油、天然气供储体系,推进城乡电网升级,推广清洁能源,加快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强化散煤采购使用监管,淘汰劣质煤,同步做好电能替代产品推广,逐步减少煤炭能源消耗比重。探索布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在国道干线新建充电桩40处,推动新能源汽车更新替代运用。有效保障油气供给,加快将台堡等乡镇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中石油油气站等建设,引导成品油销售企业以量定储,建立稳定的输气储油设施体系,保障生产生活油气正常供给。加强电力网络建设,整治高压线道违建设施,确保电力运行安全;争取实施硝河330千伏变电站工程,适度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启动实施乡镇动力电提升工程和县城电网下地改造项目,构建安全、智能、绿色的现代化电力网路。

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抢抓国家加大新基建力度的机遇,以5G网络规模组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网路信息安全保障为中心,谋划实施一批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项目。加强网络建设,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宽带乡村建设,推进网络升级改造,建设5G基站50座,基本实现县城5G网络全覆盖。加强应用推广,推动千兆光纤网络城乡全面普及;加快推进智慧西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发展,推进智慧交通、城管、水利等建设。加强网路安全,提升网络安全监测预警能力,严格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制度,加快推进安可替代工程,保障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安全。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开展县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强化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加强应急力量、物资储备、技术装备等建设,完成消防救援大队训练馆及营区附属工程,实施县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多功能物资库建设、应急广播综合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公共卫生安全能力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传染病防控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体制机制,完成县人民医院“六中心”建设,加快实施乡镇中心卫生院传染病防控提升项目,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加强食品安全能力建设,坚持“四个最严”要求,健全以县食品检测中心为基础、第三方机构和企业自检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推广生产、经营、使用、仓储物流全链条可追溯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扎实推进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重点领域治理,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西吉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协同防控、防范化解机制,严守政治安全生命线;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安全生产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专栏7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现代水网体系建设项目新建固海扩灌扬水更新改造工程(何家沟水库向西吉供水工程)、葫芦河中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清水河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中型灌区改造一期工程·西吉县硝河、马莲和将台堡灌区骨干管网和田间管网连通工程、“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农村供水管网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管网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

2.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项目:建设S45中卫至静宁高速公路(西吉段)、G566西吉县上堡至夏寨段、西吉至兴平公路、S103线西吉县新营至袁河段、S60西吉县西出口连接线(S103)、兴隆至什字公路、新营至田坪公路、红耀至马建公路、三合至平峰公路等重点项目。

3.能源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建设中石油西吉加油加气站、宁夏固原清水河-将台变线路改造、苏堡35千伏线路改造、光伏扶贫电站、分布式光伏项目、农村清洁能源替代、清洁煤配送项目、无集中供热区域煤改电(清洁取暖)试点示范、农村天然气推广利用等重点项目。

4.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项目:建设西吉县移动5G建设项目、县城5G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县城东、西综合业务区建设等重点项目。

5.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项目:建设西吉县山洪灾害监测与预警、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应急物资装备配套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城乡应急粮油供应保障设施功能提升、国有粮库“危仓老库”改造、城乡智慧管理系统、消防应急能力建设、乡镇派出所建设等重点项目。

(八)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城镇要素吸引力、承载力、带动力尊重城镇建设规律,坚持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科学合理设置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提升城镇要素吸引力、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

科学规划城镇。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宜居与宜业、县城与小城镇,以市委提出“1411”发展格局为引领,使城镇规模适度、环境适宜、产业适配,培育发展县域多元、绿色的“1612”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县城以吉强镇为主,突出产城融合、人城和谐,围绕县城“提质扩容”的要求,重点增加绿化面积,继续抓好县城绿化、靓化、美化,增加县城休闲广场面积,积极实施县城南北两山生态恢复和休闲景点建设工程,推进城市综合体、物流园、专业市场等商贸物流配送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做活山水文章,拉开路网布局,提升文化品位,争创自治区级生态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努力把西吉建成固原市市域副中心,发挥以城带镇、以城带乡作用。兴隆、将台堡、平峰、新营、震湖、偏城6个重点乡镇,建设特色乡镇和美丽乡镇,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聚焦发展要素,增强承载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兴平等其余12个乡镇要突出衔接城乡功能,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农超对接等延链产业,通过生态保护和特色产业开发,让乡镇、村庄、景点等交相辉映,加快美丽村庄规划,打造特色乡村和美丽村庄。

提升城镇品质。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推动城镇建设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式、集约式、绿色化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城镇高质量发展的路子。着力提升城镇功能品质,加快实施滨河路基础设施改造、高速南入口至南环路段道路、吉强中街(迎宾大道至慈善大道)改造、秀山路道路及排水防洪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000套,分批次完成44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吉强东路、西路、团结路旧城区综合治理项目,配套完善电力、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城镇文化品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改造提升县城商业步行街和滨河公园改造提升,完成钱币博物馆布展,在县城东西入口通过主题雕塑、文化展牌、户外广告等形式,打造文化特色,彰显城市文脉,让城市更具文化底蕴,给城市留住文化记忆。各乡镇要结合产业实际、当地特色,优化功能布局,全力打造1-2个特色街区,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着力提升城镇服务品质,争取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合理布局教育、卫生、体育、养老以及超市、市场等设施,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文化、体育等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加强托幼养老、应急动员、协商议事等能力建设,增强街道社区服务功能。

精心治理城镇。不断深化改革,坚持以现代思维和法治化、信息化、社会化手段经营管理城镇。畅通城市交通,坚持疏堵结合,优化交通网络,合理设置道路标线、指引牌等,规划建设南环路、秀山路等停车场5处,集中解决乱停、乱穿、乱行等交通顽疾,确保交通秩序井然、人车出行和谐。保持城市清洁,坚持标本兼治、集中整治、长效管理,推进社区管理物业化、街面管理网格化、集市管理规范化、路面清扫机械化,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提升职能管理,加快智慧西吉、智慧公安、智慧城管等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构建民生服务、公共安全、城管、交通、应急、环保等城市综合治理“一张网”,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

专栏8: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城市供水管网改造、6万方蓄水池建设集中供热改扩建项目、县城旧城区(吉强东路、吉强西路)综合治理、县城(康泰北路、安居北路)等道路建设、县城袁河什字街道给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改造、公共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及公共厕所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等重点项目。

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民生改善,落实民生政策,增强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落实积极就业政策。聚焦民生重点,办好民生实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支持就业创业各项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人员投身乡村振兴;发挥重点项目拉动就业作用,开发园林绿化工、乡村护林员、河道渠道维护工、环境道路保洁员等城乡公益性岗位,稳定现有就业、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持续推进劳动力素质提升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坚持抓重点、补短板、提质量,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实现辍学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实现农村百人以下规模学校在线课堂和义务教育数字校园全覆盖;积极争取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升改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新建八中、九中、特殊教育学校和第二职业中学,实施城乡幼儿园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园林生态校园建设,积极开展名校加盟改造,推广教育集团办学模式和名师塑造工程,切实改善办学教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在县职业中学增加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等学科,以产学共建等方式推动办学能力提升。新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楼、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综合楼,实施乡镇卫生(分)院基础提升工程,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健康西吉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以县人民医院为中心建成县级远程诊断中心,所有乡镇卫生院配备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实现行政村卫生室信息专网全覆盖。提升社会保障救助水平。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点15个,推进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升改造、50个老年饭桌建设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化力量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提升县级养老服务能力;落实好“渐退帮扶”政策,巩固兜底保障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促进生产生活要素向乡村倾斜、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开展“四查四补”“再查再补”,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确保实现剩余4340名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全县高质量、高成色脱贫摘帽。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服务管理,集中解决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问题,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统筹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中,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五清二改一绿化”工程,实现道路、供排水、清洁能源、垃圾处理和优美环境“五到农家”;深化农村道路及村庄环境网格化保洁机制,以40个美丽示范村为带动,以村头村尾、广场巷道、农家庭院增绿为重点,不断提升乡村“气质”。

专栏9:公共服务供给建设项目

1.技能培训建设项目建设西吉县公共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强化技能培训。

2.教育体育事业建设项目建设西吉县第九中学建设、第九小学、第二职业中学、育才园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农村中小学供暖改造、“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镇全民健身广场等重点项目

3.卫生健康事业建设项目建设县人民医院提标扩能建设、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将台、硝河、新营、平峰卫生院搬迁、吉强镇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医院康养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

4.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建设西吉县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升改造、震湖养护院、适老化服务提质增效项目、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设等重点项目。

5.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项目建设县内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维修及产业扶持发展项目、农村公路、巷道硬化、乡村点亮工程、小额贷款贴息、扶贫保工程、特色小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工程、多规合一新型村庄、集中连片美丽宜居示范乡村建设等重点项目。

(十)发展黄河支流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立足西吉黄河支流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挖掘黄河支流文化。加强西吉黄河文化遗产收集和文化精神研究,开展黄河流域文化资源普查,全面摸清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文化遗产底数,主动融入黄河文化遗产廊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挖掘新内涵,传承黄河文化基因,延续中华历史文化文脉。争取实施将台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国家文化公园和将台堡战国秦长城文化公园项目,高标准建成开放西吉县钱币博物馆,实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挖深用好其历史文化价值,打好“中国首个文学之乡”“华夏古钱币第一县”“葫芦河-农耕文明的肇启之地”等品牌,展示具有西吉特色的黄河支流文化成就。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民俗文化挖掘整理,培育发展文创产业,打造一批融入黄河元素、富有时代特色、符合群众期盼的文化作品,利用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进送戏下乡、广场文化演出等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载体,突出红色旅游,定准方向、完善设施、增加业态、提升服务,编制西吉县特色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理念,实施旅游度假特色小镇、旅游环线示范村、乡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做好“旅游+”文章,办好丁香花节、民俗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做优做精吉强龙王坝、将台红军寨、王民田园堡、田坪大岔村等民俗村落,大力发展红色游、民俗游、避暑游等特色旅游,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完成将台堡会师纪念园展馆改造布展工作,完善红军寨等旅游服务设施;围绕将台堡红色经典景区,加快党校迁建项目建设,将党校教育与红色文化相融合,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的长征路,进一步提升西吉乃至区市干部教育培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专栏10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1文化事业建设项目:建设西吉县“少年宫”建设项目、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西吉县科技馆等重点项目。

2、特色旅游建设项目:建设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马莲)战国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宁夏西吉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平峰镇、公易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宁夏西吉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单家集夜话纪念馆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龙王坝景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旅游景区品质提升工程、旅游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购物街、观光夜市建设、智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西吉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推进先行区建设各项任务,审议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牵头责任单位、配合部门要通力协作,合力履行好统筹协调、督促落实职责。建立与生态保护建设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行林长制,探索建立山长制,建立生态保护治理区域联动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商机制。加强流域上下、区域内外、各生态系统建设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共抓共管、联防联治工作格局。

(二)创新机制保障构建有利于实现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科学决策机制,严禁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项目准入,环评不过关、项目不引进。构建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机制,通过政府定期评估生态价值补偿,政府(社会)依法逐年回购补偿、同流域使用者跨界按量补偿、发展生态经济创收补偿、超标排放污染环境赔偿、碳排放权、排污权公平交易市场补偿等方式,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推行信息化监测机制,完善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信息化检测平台体系,对自然保护区、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在线监控。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完善责任追究机制,落实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制度。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加大生态建设政府购买服务和奖励力度,在资金投入、人才科技、市场交易等各方面搭建合作平台,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创造性。

(三)加大投入保障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稳定增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谋划实施一批示范性好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集中支持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实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运用市场机制,探索采取生态项目PPP建设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用直接投资、投资奖励、运营补贴等办法,推动形成生态环保多元投入机制,形成全民参与国土绿化、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格局。探索碳排放权、水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交易平台,开展试点推广工作,促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发展绿色金融,争取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支持生态保护项目和工程建设,增强金融对先行区建设的支持。

(四)筑牢法治保障。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推动执法、司法、守法无缝对接、高效协同,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积极配合固原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的决定》等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水资源、土壤、固体废物、自然生态保护等法律法规。协同执法,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按照区市部署,推动将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相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执法职责统一整合划归生态环境部门行使,建立完善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执法监管体系,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相关违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推进公安、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指导调查重特大生态环境违法问题,支持审判机关加大环境资源类案件审理力度。全民守法,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节约意识,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网站地图

主办:西吉县人民政府    承办:西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954)3016271 电子信箱:xjxzwgkb@163.com

宁ICP备09000126号-1    网站标识码:6404220001    宁公网安备64042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