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乡村文化大院:百姓文化守望的家园

时间:2019-08-09

来源:固原电视台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2018年8月固原市正式启动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示范区创建,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积极探索建设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覆盖全市的文化大院,对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西吉县的震湖旁,我们穿过弯曲的乡道,看到一处农家大院——这里就是震湖乡陈岔村的国辉农耕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之前,西海固的农村农业生产主要的工具就是国辉农耕博物馆陈列的这些物件了,它们曾承载着历史印记和农耕文明。如今,这些老物件、老农具已渐渐地从农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淡出,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国辉农耕博物馆100多平米的展厅里收藏了1000多件从元明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陶瓷器、油坊、农具等农耕文化类藏品。

戴辉曙:

原先我从小的开始搞收藏的,一直喜欢这个东西,经常下乡,跟这些老百姓接触得多,看着那些老百姓就是把这些东西扔了,感觉有点可惜,最后我就是看人家不用我就收来,特别是这些农耕老百姓用过的一些老器物啊,我就收来。

老农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农用工具,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尤其是在西海固的历史上,农耕工具是西海固人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农耕工具耕种着脚下的黄土大地,演绎着不同的文明。耕地整地用的耒耜、耱,碾场用的工具碌碡、照明用的煤油灯、马灯这些器物,都在静静向人们诉说着西海固人与恶劣自然环境鏖战的往事。

戴辉曙说,现在由于资金有限,这些物件他还没有分类陈列,将来有条件了,他想把展馆里的每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诉说给前来参观的人。他站在了一个夯的跟前,给记者讲了起来。

戴辉曙:

我收的时候,就西吉十九个乡我都跑到了,每个村都跑到了,最后在马莲乡收到了,这个老爷子就特别感动,他说这是他们三代,他爷爷时候传到他手里放着他儿子手里,他儿子现在都不打夯,我就问这个为啥呢他说这是能积攒他们及几辈人为了在这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农耕工具、农村生活用品逐渐被各种机械所代替。这几年,我们已经见不到它们的身影了。

为了把老物件儿保留下来,戴晖曙这些年,跑遍了西吉的大部分村庄,挖掘、搜集了大批被淘汰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收集的时候他还把这些器具,什么材料,派什么用场,都要一一的记录下来。他告诉记者,这些东西虽然不值什么钱,但每一件老物件的身上都有着时代的印记,它们见证了一段已渐渐远去历史的,也承载着很多人的乡愁记忆。

戴辉曙:

我们这儿的人都说我是破烂王,就是喜欢收破烂,但是我感觉我这些破烂也在说明一个历史的变迁,但是经过多少年的这个变迁,人都把这个淡忘了,就是把这些老器物、老东西淡忘了。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是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各具特色的文化大院为群众提供了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文化大院的蓬勃发展,也正成为宣传思想教育的课堂、群众文体活动的场所、普及科学知识的窗口、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阵地、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文化利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