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吉县聚焦“四大提升行动”为民办实事,实行清单化管理,建立了“一周一调度、二周一专报”促落实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富民强县步伐,为西吉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突出“五抓”促落实 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
聚焦产业、就业、社会融入3件事,为102个生态移民安置点和5个移民社区制定“一点一方案”,确定主导发展产业。
西吉县兴平乡兴平村安置点集中养殖园已完成改造,硝河、沙沟、马建、马莲、兴隆5个安置区集中养殖园加快建设。派选79名科技特派员进驻生态移民安置点提供“点对点”科技服务,基本实现移民群众户均有1至2项增收产业。
确定18个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实施基础配套设施维修改造等,在吉强镇万崖村建设32座高标准日光温棚,解决了移民增收产业单一的瓶颈问题;在硝河乡硝河村建设占地34亩的集中养殖园,并计划在吉强镇兴德村新增配套建设冷凉蔬菜物流项目,形成蔬菜种植、冷链贩运、基地销售等为一体的致富产业链。
“我们也可以养牛了。”硝河乡和美新村移民户苏文强高兴地说,他家里5口人,老妈年事已高,儿子在上职高,他们原来没有圈舍养牛,现在有了集体养殖园,自己可以把牛托管给园区,“每头牛可以分1000多元不等的红利,牛还是自己的,收入也增加了。”
“3个孩子上学,我在日光温棚务工,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到家人。”吉强镇兴德移民村段国谦说起家门口打工带来的便利,喜上眉梢。
今年,西吉县建成吉强镇移民服务中心,设立了5个服务专班,为3924户县内劳务移民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开展移民实用技术、务工技能等培训,在工业园区服饰企业建立劳务基地,吸纳450名劳务移民就业;购买了1000个公益性岗位,着力解决“零就业”问题。
同时,持续健全“四查四补”常态化机制,排查安置点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并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完成什字北台等12个安置点人饮管道维修改造17.4公里;新营甘沟等8个安置点排水渠维修改造项目和“十二五”劳务移民安置小区“三网改造”工程已完成85%。结合全县创建卫生县城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2个安置区均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安置区村容村貌有了改善。
对800人以上安置区建立县乡两级领导包片包抓、乡村两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已完成32689户119928人农村常年外出人口摸底排查,建立了台账。西吉县公安局牵头与平罗、永宁等9县(区)建立联系机制,对226户在县外区内居住的“十二五”迁出区货币化安置自主迁徙居民,积极动员并协助办理转户手续。
紧盯“四增”保收入 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
今年以来,西吉县抓住产业振兴关键,聚焦马铃薯、草畜、蔬菜、杂粮主导产业和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延链补链增链,虽受前两季度旱情影响,但总体农业生产形势比较平稳,预计马铃薯、肉牛、蔬菜和杂粮(油料)可提供农民经营性收入5350元以上。
落实落细“稳岗”“增岗”措施,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796人;安置公益性岗位2815人,54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000余人,月工资收入2000元以上;招考公务员78人、事业单位人员39人,“三支一扶”人员200人,提供事业单位实习岗位428个,新培育创业实体61家,带动就业633人。
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新纳入低保1004户1359人,确保“应纳尽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放低保资金1.83亿元、救助资金1.28亿元。拨付光伏收益1431.7万元;兑付“见犊补母”等到户类产业补贴资金1.91亿元。扎实开展2022年度医疗保险收缴工作,目前已参保22.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8%。
推进整村授信工作,已完成整村授信213个,累计发放授信贷款9.7亿元,确保农户发展产业资金需求“应贷尽贷”;严格落实居民财产性收入补偿政策,补偿322户拆迁户1.6亿元,居民房屋出租10500人收入1650万元;廉租房补贴7177人278.79万元。
今年前三季度,西吉县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75.1元,同比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53.2元,同比增长10.7%。预计全年城乡居民同比增长8.5%和10%以上,高于预期目标。
聚焦“四强”提水平 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
以立德树人、资源增量达标、规范化管理等“五大工程”为载体,坚持优先发展、全面培养、公平优质、改革创新,抓住教师关键,强化规范管理,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推动基础教育提档升级。
持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程,广泛开展“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教育等。挂牌成立56所中小学家长学校,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4所幼儿园工程建设,预计2022年完工,力争普惠性幼儿园实现全覆盖。西吉八中、七小、九幼,改(扩)建兴隆中学等8所中小学等重点教育基础项目加快推进,夯实优质均衡基础教育的基石。
以“跨县域教研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等为依托,扎实开展教育教学观摩交流。积极争创互联网+教育优质均衡县建设,目前所有学校网络带宽均在200M及以上,大型学校带宽达到1G,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多媒体教学终端配备率100%,大力推行互联网优质课堂利用。
全面落实中小学校校长及班主任、公办幼儿园园长及班主任、教学点负责人绩效工资等惠师政策,发放绩效工资1726万元。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教师改革试点工作,秋季学期校内竞聘4560人,跨校竞聘354人。扎实推进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配备学校保安255名,50人以上学校全部安装“视频联网监控一键式报警系统”,“护学岗”设置率达到100%,校园治理能力有了新提升。
聚力“六个强化” 推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
全面落实健康素养提升、健康细胞创建等十大工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县疾控中心综合楼、县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综合楼建设项目和县中医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建成,启动县人民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等级创建,对医院科室进行了优化设置,补充添置医疗设备28台,计划2022年申请自治区评估验收。
积极利用县医院远程诊断中心和互联网门诊和区内外三甲医院互联互通优势,扎实开展网上会诊、远程培训等,基层就诊占比提高到68.6%。
全面运行县人民医院急救、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新生儿救治“六大中心”,探索开展冠状动脉CT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新诊疗技术,加快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32%。
依托沪宁、京宁、闽宁等对口帮扶机遇,对县乡医疗人才培训3场次,引进区内外医疗专家130余人,培养医学生10名,人员梯度不断趋于合理。
在县人民医院完成质量控制、护理等5个管理中心,超声、心电等6个业务中心建设,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县域内其他医疗机构等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疗健康集团。
大力开展健康素养提升和“健康细胞”创建等,创建健康社区2个,健康促进机关20个、健康促进学校15个、健康家庭40个,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今年以来,西吉县持续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推进四大提升行动,促进移民致富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教育均衡发展、医疗服务体系完善。西吉县深入贯彻全区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一以贯之抓好“四大提升行动”,力争“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宁夏日报记者 剡文鑫)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