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西吉:改善民生 不遗余力

时间:2018-09-26

来源:新消息报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之于西吉县尤为重要。 

  作为地处六盘山西麓的宁夏人口第一大县,深度贫困村占了全区的34.1%。都说“苦甲天下西海固”,西吉又居之首。  

  这片红军长征经过的红色土地上,群众奋力与贫困缠斗的脚步从未停止。在完成“脱贫攻坚”这一最大民生课题的同时,全县积极实施安全饮水、河道治理、产业造血等系列工程。  

  路平了,水甜了,环境好了,腰包鼓了,老百姓笑了。西吉县打出的这组“民生牌”,聚了人气,赢得民心。 

    民生工程赢得民心 

  9月14日,仲秋的西吉大地一派丰收景象,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随风起伏,田里收割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正值储备牲畜饲料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忙着收割。  

  新建的202省道从葫芦河川道区横穿而过,硝河乡关庄村就镶嵌在这绿水青山之中。谁能想到,这个山水环绕的漂亮村落一直没有通自来水,家家户户多年来为吃水问题犯愁。  

  “生活用水依靠山泉水、沟壑渗水,而且人畜共用,污染严重。尤其在春夏季节,沟水中全是小红虫,挑回家要用纱布过滤、烧开后才能喝,但还是有一股涩味。”家住浅岔口组的苏永平,那时候最怕遇到干旱年份,赖以生活的泉水干枯了,他和乡亲们不得不到几里外买水吃,拉一吨水的成本要20多元,水比油都贵。  

  事情出现转机是在2016年10月。  

  随着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的实施,百万群众喝上了洁净的“放心水”,西吉县作为受水区,来自六盘山腹地的甜水通过输水管道,潺潺不断地流进百姓家。

 

水成了西吉县百姓脱贫致富的催化剂,近两年,全县种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

 

  “我们村是去年7月自来水进村入户的。现在美地很,喝水随取随用,原来修建的蓄水池拆除了,一盆水供一家人洗脸的事彻底成为历史。”苏永平一边接自来水喂牛一边呵呵地笑。 

  西吉县水务局农村供水管理总站副站长赵东风,说起最新的数字,脸上满是自豪: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通水人口总数为6.7万户28万多人,自来水通水率达97%。  

  这背后付出的艰辛曲折,只有局中人自己体味最深。为了让记者对数字有个直观的认识,赵东风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了城乡居民安全饮水,西吉县共修建自来水管道6300多公里,长度相当于地球的半径!  

  汩汩流出的自来水,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这里的饮水难题,也为村民发展产业致富插上了翅膀。 

  村里通了自来水后,苏永平放弃在外打工,回家从事养殖。自2017年至今,在不足一年的时间,他饲养的肉牛已达30多头,为了方便取水,还专门把自来水管接到了牛棚边。苏永平算了一笔账,自己仅养牛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而这些牛一天饮用1吨自来水,只花2元钱。最重要的是,他在家养牛收入稳定,能照顾家人,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打零工。  

  类似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一直在延续。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向往现代化,与水同样重要的,便是燃气。

西吉县部分居民小区和营业场所实现了管道天然气覆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宁夏吉源天然气公司经理翟涛领着我们来到县城鑫祥世城小区,当蓝色的火苗从管口喷出时,70岁的王菊香不好意思地笑了:“方便是方便,就是刚刚通上,我还不敢用呢。”  

  在该小区,一期2016年10月整体加装入户,二期今年7月改装入户,前后2000户居民坐享这一民生实惠,填补了全县燃气使用的空白。 

  环境整治天蓝水绿 

  共筑“中国梦”,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  

  离开硝河乡一路向北,西吉县葫芦河综合治理河道防洪工程全貌便尽收眼底。这条贯穿全境的河流被誉为西吉人的“母亲河”。然而,曾经的葫芦河在沿河大小淀粉厂和沙场的共同作用下,河面上常年漂浮着污水直排带来的绿色絮状物,不近其道便闻其臭。  

  这样的情况,今年迎来终结。  

  2015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宁夏,葫芦河河道治理正式立项。县委、政府和自治区水利厅从生态治理、防洪抗汛两方面入手,计划总投资2.24亿元对葫芦河夏寨水库至兴隆玉桥的49.9公里河段进行重点治理,2017年10月开工,今年6月底主体工程正式竣工。  

  沿河而上,山峦疏阔,层林尽染,葫芦河如一条绸缎将群山缠绕。微风拂过,不时还有野鸭戏水,水鸟低翔,更有居民抛竿垂钓,怡然自得。看着这一幕,县水务局防汛办主任何云感慨万千。

 

西吉人民的“母亲河”葫芦河,生态环境得到综合整治后,被打造成为防洪安全、交通便捷、生态宜人的新型生态河道。

 

  “前期建设就是一个‘难’字。水务、建环、国土、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依法对河道内的采砂厂、砖厂、预制厂等78家厂矿企业、3600平方米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同时加强巡查执法力度,全力维护河道生态安全。工程结束水质验收,水体指标终于达到了环保部要求的最低标准。”何云说。  

  天下水势干支一体,“葫芦河”的整治对全县整体生态起到了带动示范。县城内那汪包含着几代人记忆的永清湖,不甘落后地呈现出了新貌。 

  2007年以前,永清湖只是一片无人治理的干洼地,在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的努力下,如今已被打造成地处中心地段的开放式公园——昔日的陡坡砌成了数级高阶,湖面也不再是干涸的洼地,90亩湖水盈盈而漾,280亩绿化带簌簌而舞。  

  沉疴拂去,诸多裨益。葫芦河绿了,永清湖美了,县城环境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绿化广布街巷,路灯道路亮堂,县公共事业管理所所长马金成期待机械化清扫的力度能更进一步,让老百姓真正坐拥“人在画中”之美景。 

  精准扶贫不遗余力 

  然而,和吃水、用气、人居相比,脱贫攻坚才是最大的民生。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背水之战,没有退路。2017年7月1日,自治区确定西吉县、海原县、同心县、原州区、红寺堡区、中部干旱带西部片区为深度贫困地区,确定“五县一片”深度贫困村170个,仅西吉县就有58个,占全区的34.1%。  

  硝河乡隆堡村陈国邦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当年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劳动作业只有几亩旱田,除了土豆,什么东西都挖不出来。最穷的那几年,陈国邦一度觉得活不下去:“那会没钱买药,吃一顿断一顿,媳妇病重,一发病就胡打人,还打娃娃,经常从山上一回来媳妇娃娃都不在了。”  

  这些年,西吉县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移民搬迁有序推进、金融扶贫提标扩面、技能培训全面开展等多项措施,已使大部分百姓脱离穷困,并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致富经。然而“脱贫”二字谈何容易,背后的艰辛大概只有扶贫干部才能说得清。  

  马秀花是西吉县统战部派驻硝河乡关庄村的第一书记,为了让精准扶贫到每一户,并达到“授人以渔”的良性循环,她和村委、县扶贫办等部门一直在苦苦摸索。  

  与此同时,西吉县委和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精心研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县像马秀花这样的干部,实现了295个行政村第一书记和每个职工干部包扶5户贫困户全覆盖。  

  沿着新修的盘山路到达关庄村时,正巧赶上党员学习大会,干净明亮的村委会小院内,迎风飘扬的国旗在向我们招展着这里的新气象。  

  以村党支部为引领,由党支部带头人、致富能人分别牵头成立了现代农业、现代养殖业、农业机械化3个合作社。短短两年内,关庄村养牛和苜蓿产业链条已经形成,实现了“家家养牛户户种草”,建档立卡贫困户从91户374人摘帽到9户29人。  

  数据显示,西吉县目前共确定闽宁协作项目5个,到位帮扶资金770万元;争取11家区属骨干企业结对帮扶11个深度贫困村;开展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办实事解难题专项行动,为群众解决难题5037件、办理实事9413件,协调解决矛盾纠纷3008件,筹集帮扶资金3167万元。  

  精准,再精准!  

  距离关庄村不远的隆堡村,50岁的陈国邦是第一个靠着在蔬菜大棚种菜成功脱贫致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这顶“穷帽子”,在他头上整整戴了20年。 

西吉县大力发展订单蔬菜种植,发展冷凉蔬菜示范园和生产基地建设,让菜农增收。

 

  2015年,陈国邦在老乡的资助下,通过承包田地种植芹菜挣了3万多元。两年后,隆堡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同年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返租到户,陈国邦也承包了70亩地,当年净挣13万元。今年,西吉县特色冷凉蔬菜露地及设施示范园区、硝河隆堡蔬菜标准化新技术集成示范园区在蔬菜基地挂牌,陈国邦靠这个终于“摘帽”。  

  站在菜地里,他说着笑着,眼角润湿。 

  脱贫攻坚成绩骄人 

  诚然,扶贫工作不是简单的“输血”,“造血”主体还在贫困户自身。然而马秀花和扶贫干部在调研中发现了一大难点——有一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兜底户”和“五保户”,他们或年事甚高,孤寡独守,面临无人赡养,或身患重疾,无力劳动,存在因病返贫现象。  

  75岁的马本华就是其中一位。  

  马本华和老伴的身边只有一个外孙,已经成家,还要顾及自己的小日子,老俩口平日都是自己过。为让他们老有所养,村委会将其纳入低保,每人每月能领250元低保金,另有130元的养老金。最让老人欣慰的是,他现在住的是2012年国家“交钥匙工程”出资3万元盖的新房,一分钱都没花。  

  碰到马本华时,他正在村委会参加党员学习大会,并非共产党员的他,却听得格外认真。老人拉住记者一个劲地说:“马书记把我们好得很,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好啊。共产党把我们这么好,党的话咋能不听呢?”  

  在关庄村村委会旁边,还修建了带有先进下水和化粪系统的老年活动中心。西吉县撬动欧美同学会的力量搭建了文化广场和文化室,马上就能交付使用。到时,村里的孤寡老人都可以来这解决吃饭、淋浴以及娱乐问题。  

  而马秀花的兴奋点不止于此。对于脱贫,她有更好的法子。  

  “村集体要带动村上发展!我们已经完成了农村基本改革前三步——清产核资、身份界定、股份量化,关庄村的老百姓不再叫村民了,而叫股民。”马秀花说,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多措并举壮大村集体收入,村民年底就能挣上村集体收入,“真金白银”地拿分红。  

  “这样一来,我们关庄村是有思路、有方向的,去年提的目标全部能实现。”说着说着,马秀花笑了起来。

西吉县补贴农户修建的秸秆青储饲料池,让养殖业发展迈入快车道。

 

  最令马秀花骄傲的是,全村没有一人吸毒,没有一人赌博,荣获西吉县2017年民族团结模范村、固原市2017年脱贫攻坚先进村、2018年全区移风易俗先进村。  

  在“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西吉县截至上半年的成绩单更是骄人。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贫困村从238个减少到65个,贫困人口从35054户152240人减少到12086户48663人,贫困发生率从33%降到10.66%。  

  长风浩荡千帆起,正是描绘宏图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西吉县正大踏步向前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